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寿光市孙家集胡营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擦亮“上德教育”品牌
发布时间:2021-11-01 15: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小强 张梦楠 A+A-
-分享-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小学聚焦特色学校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创建了“上德教育”品牌。“上德”即至德、盛德,“上德教育”即把学生德育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首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特色诵读3种途径,实现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让全校师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同步发展。

  以文化建设打造育人氛围。为突出教育特色,该校构建了“上德文化”体系,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把文化育人落到实处。例如,教学楼门厅的东墙上张贴了古色古香的《弟子规》全文卷轴;走廊上的国学文字与楼梯两侧墙壁上的传统文化提示语交相呼应;还精心设计了《弟子规》主题班牌,一至五年级分别为孝悌班、谨信班、爱众班、亲仁班、力行班、学文班。从教学楼外墙到楼内走廊,从每个教室到每层台阶,优秀传统文化处处可见,师生时刻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课程体系实现全息育人。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创建了“上德”课程体系。该体系包含“上”课程、“德”课程和“行”课程三大版块。“上”课程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即校本化的国家课程;“德”课程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有宣讲课程、吟诵课程、品养课程;“行”课程是致力于改善乡村学生思维受限、能力欠缺等现状的力行课程,具体有社团活动、研学活动、乐修课程、节日课程、善行课程。“上德课程”的实施,由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涵盖各门学科,通过课堂、学校、社会3个维度进行,做到了与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典诵读、家校合作5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德行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经典诵读提升育人实效。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主载体,制定了《胡营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每天固定时段、每周固定课时、每月固定组织全校性活动,推进经典诵读常态化。同时,注重将经典诵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实现了素养提升与育人的融合推进。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诵读《弟子规》第一则“入则孝”时,级部组织开展“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活动,鼓励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感悟孝悌之道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师生共读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大亮点。教师不仅在校内与学生同诵同读,而且在闲暇时间诵读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学校定期举行教师诵读经典比赛,以赛促读,提高了教师的道德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诵读国学经典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厚实的教学功底,同时提升了我的师德修养。在日常教学中,我更加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师肖洁说。(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李小强 张梦楠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高密市:发现校园里的思政育人“宝藏”

“恭喜赵浩然同学被评为本学期的‘博雅好少年’。”前不久,在高密市北关小学的“博雅好少年”评选大会上,该校少先队辅导员田艳 ...

09-02 15:4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高密市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以“小切口”破题、用“微创新”积势,立项实施了一批局长突破项目、校园“微改革”项目,为现代化教育强 ...

09-05 10:59潍坊教育发布

护航新学期!潍坊教育督导这样做→

近日,市教育局依托“掌上督学”平台,精准制定督导清单,分级分类开展督学培训,组织42名市级督学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 ...

09-05 16:37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