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名校
山东潍坊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发布时间:2025-11-05 14:23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万景达 A+A-
-分享-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陆小学学生迎接市直学校优秀教师下乡艺术支教

  上小学,是进城还是在家门口?这曾是山东省安丘市红沙沟学校学生李城屹父母无比纠结的问题。但现在夫妻俩看到,“城里学校有的塑胶操场、护眼灯、电子屏,红沙沟学校一样也不差,还有午托和晚托,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感慨“自己选择对了”。

  “安丘市探索建设教育发展共同体机制,11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年内选派18个优质管理团队、150余名骨干教师下沉,靶向提升28所乡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名校’的教育需求。”山东省安丘市教体局局长陈学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安丘市探索教育发展共同体机制是山东省潍坊市建设省级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的一个缩影。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潍坊市坚持先行先试,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以强校扩优、强镇筑基、强课提质为载体,加快缩小市域城乡教育差距,积极探索以乡村教育振兴助推教育振兴乡村的潍坊实践路径。

  强校扩优: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青州市东高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初中,2023年在校学生数不足百人,接近撤并。“加入旗城教育集团以来,集团总校每年都选派优秀管理团队和优秀教师,给学校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我们还联合开展集体备课、教研和教师培训。”东高初级中学校长代连国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家长认可,学生也增至219人。

  按照“县域统筹、镇域一体、城乡共建、合作共赢”的原则,潍坊市深化“一校长多校区”、教育联盟、结对帮扶三种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目前45个教育集团、116个教育联盟、138个结对帮扶共同体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在山东省寿光市,全市通过教育联盟和结对帮扶两种形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其中13所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1—2所镇街中心小学,7所城区优质初中以教育联盟形式辐射31所乡村初中,15所镇街中心小学帮扶镇域内其他乡村小学,按照“6个1”标准全面开展帮扶工作,“即确定1个年度重点攻关项目,每月组织召开1次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互派1名校级班子(或中层)及若干名教师,每学期联合组织1次‘同研一堂课’,每学期末组织1次总结提升研讨会,帮助受帮扶学校培养1名学科教师成为骨干,全面提升乡村学校质量。”寿光市教体局基教科李春彬介绍道。

  强校扩优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潍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潍坊市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每年均有1000余名优秀教师从城市交流到乡村,各县市纷纷在乡村教师培养机制方面开展有益探索。

  作为省级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山东省临朐县探索实施教师“双聘期”制,即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捆绑,教师第一个聘期在城区学校培养,成熟后再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山东省临朐县委教育工委委员沈万柱认为,这样可以“变简单‘造血’为‘输血’,满足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强镇筑基:建强乡镇驻地教育

  与李城屹的父母相似,临朐县蒋峪镇蒋峪小学学生家长郇金美本想让孩子去县城上学,但“现在家门口的教育园区,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与县里的一样,我们打心里高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的蒋峪镇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高标准建成了4.8万平方米的教育园区,并对镇域内的4所乡村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建成录播教室3间、互动网络课堂2个、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85间,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均衡、更优质的义务教育。

  在实施教育强校扩优的同时,潍坊市还深入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建立“18+31+20”省市县三级全域覆盖的试点模式,进一步建强乡镇驻地学校、幼儿园,实行“一校多区、一园多点”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效益。

  北孟镇是山东省昌邑市最偏远的乡镇,自开展强镇筑基试点以来,该镇先后投入9230万元完成镇域7所学校和8所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提升工程。“我们还与潍坊市文华学校、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等名校结成发展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输入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满足乡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昌邑市北孟镇中心学校负责人马显智介绍道。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则探索“一校多区”模式下的教师走教制度,满足镇域学校的师资需求。记者了解到,姜庄镇制定了《教师支教、走教工作实施意见》,为镇内小规模学校补足配齐短缺学科教师。姜庄镇李仙小学负责人段会林告诉记者,2024年该校就有从姜庄镇中心学校选派的4名专业课教师来走教,其中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各1名,“这解决了我们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而且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同样作为省级试点镇的临朐县五井镇探索构建了“一园多点”模式。“我们以五井镇五井中心幼儿园为引领,将茹家庄幼儿园和八岐山幼儿园统一融合到中心园管理,分别派出副园长管理两所小规模幼儿园,整体提升镇域幼儿园建设水平和保教质量。”五井镇学区主任胡德凯介绍道。

  在探索强镇筑基的同时,潍坊市重视落实乡村教师待遇,实施安居工程等系列惠师工程,引导教师“安住家、守住心”。临朐县蒋峪镇投入120万元就近配套建设教师公寓楼1栋,优化、改造周转宿舍36间,连续8年为全体教师发放“爱心查体卡”2500人次。昌邑市龙池镇印发《教师关爱十大行动计划》,建立3个“爱心小食堂”保障农村教师就餐,年内配置11套教师周转宿舍,发放绩效增量工资、团队激励资金、乡镇补贴等102万元,真正实现待遇留人。

  强课提质:辐射优质课堂资源

  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强课提质关键在精准的教学教研指导。“我们梳理了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难等一线教研中的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精准教研机制。”潍坊市峡山区教体局局长韩相福告诉记者,该区遴选优秀兼职教研员17人、学科带头人26人、教研员后备人才306人,实行教研员“订单式”到乡村学校送教助研,对乡村教师实施精确指导、精准帮扶、精细管理,解决一线教师教研难题。

  记者了解到,联片教研模式已经在潍坊市全面推广,38名市级教研员、258名县级教研员联系268所乡村学校,市县级1533名骨干教师联系所有乡村学校,每学期进校指导教研工作不少于32学时。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潍坊市还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潍坊市和昌邑市的教研员经常来我们学校听课、评课,指导我们的教研活动,感觉每次都收获满满。”昌邑市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张宇告诉记者,自己对于新课标和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越来越深,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虽然在乡村学校,但是受关注程度并没有减弱”。

  在加强课堂教学和教研的基础上,潍坊市实施乡村教育数智化提质计划,所有乡村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出口带宽达1000Mbps以上,建成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1578个,免费推出3283节名师微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7802万件、优课21万节、微课41万节,为乡村学生学习提供了资源支撑。

  在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书院学校,在校学生可以和城区兴华学校的学生一同上语文、数学、英语课。“通过大屏幕可以直接看到外校教师上课,按照指令完成各项课堂小任务,学校教师还会给予我们现场指导,这种感觉太棒了!”书院学校四年级(1)班的孩子兴奋地说。在安丘,类似这样的“双师课堂”“专递课堂”已经成为彼此间线上教学、教研的常态,实现了优质课堂城乡共享。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潍坊市乡村学校学生回流达1364人。“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潍坊乡村振兴‘三个模式’、农业基础强、乡村教育发展势头好等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努力打造模式创新、特色鲜明、小乡大教、学有优教、以教兴农的振兴乡村教育‘潍坊样板’。”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王霞说。

作者:万景达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一键查询!潍坊“转学学位动态地图”来了

一键查询!潍坊“转学学位动态地图”来了

11-03 16:13潍坊教育发布

山东潍坊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小学,是进城还是在家门口?这曾是山东省安丘市红沙沟学校学生李城屹父母无比纠结的问题。但现在夫妻俩看到,“城里学校有的塑胶 ...

11-05 14:23中国教师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