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啦,走,水岸餐厅今天中午大包子,喜欢那儿的大包子。”学工部的李老师边收拾办公桌,边吆喝着同事去吃饭。正是午饭时间,办公楼的老师们三三两两地往餐厅走去,再也不用下了班约车凑伙,发愁去哪儿吃饭了。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坚持师生至上,深入一线,倾听师生所思所想,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师生的“吃住行”出发,建餐厅、安空调、修新路……用心用情用力,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把事办到师生的心坎上。
餐厅饭菜飘香,老师们笑了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学校2700余名教职工的期盼中,学校教工餐厅——水岸餐厅开业了,老师们笑了。学校一直没有教工餐厅,工作区距离学生餐厅远,加之用餐时间集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排队取餐,一个午餐步行来回约1个半小时,每天的吃饭问题成了很多老师特别头疼的问题。
民生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学校了解到这一问题,立说立办,多方协调,在办公区域集中的滨海湖畔、教学服务中心内新设教工“水岸餐厅”,打造了步行“5分钟就餐圈”。餐厅实行农校对接模式,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全食品供应链体系,确保每一位师生吃得放心安心。
“用餐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在校内餐厅,不仅吃得美,而且心情美,餐厅环境优美,室内饭菜飘香,窗外垂柳依依,湖水荡漾,感觉就是不一样!”经常在餐厅吃饭的芳芳老师如是说。
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增加、划分停车区,解决了教工停车难问题,增设课间休息室,解决了老师课间喝水休息的问题。教育学院对学院一楼和二楼的公共区域、门卫工作区、辅导员办公区等进行了空间美化与功能优化,增设3间教师休息室,提升了空间有效利用率,提高了师生学习工作的舒适感。
宿舍安装空调,学生们笑了
“终于有空调啦,这个夏天再也不用热得睡地铺、开门窗通风啦!”临大的很多学子面对宿舍新装的空调,兴奋着。学生们曾调侃的“烈日炎炎似火烧,夏练三伏睡不着”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学校立足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走访、座谈,倾听到很多学生要求安装空调的心声。“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面对问题,学校立行立改,加班加点,协调各方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暑假前为6600余间学生宿舍全部装上了空调。
学生生活区同时完成了外卖货架、自助美食机的安装,配备了洗衣机、热水器和吹风机,完善了公寓报修微信小程序系统,及时解决学生维修诉求143276件,优化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公寓管理服务水平。
路宽了灯亮了,师生不拥挤了
临沂大学常年在校学生接近4万,每到上下课高峰期间,阔大的校园也变的拥挤不堪,人车同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学校新修建明义路与文馨路,贯穿校园中央绿地,连接校园南北东西,解决学生上课远的问题,也解决了师生戏说的“临大第一、第二生活区属于异地恋”的问题。新修路10001米、新架灯166盏、划路线、设围栏,学校以紧锣密鼓的速度,解决新路上一切安全问题。
学校合作处、后勤处、安保处联动,积极推进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无人配送车引进,创造交通便利条件。教学区、宿舍区增加电动车集中充电装置,加强校园交通标识建设,减少安全隐患,提升师生的安全感、幸福感。(来源:临沂大学)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