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胖墩”不仅数量大,且呈现日益增多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则显示,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防控儿童肥胖,首先需更新家庭养育观念和不良饮食习惯。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越胖越可爱,经常给孩子喂食超过正常需要量的食物;一些家长认为鲜榨果汁是健康食品,其实它的含糖量甚至高于可乐;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有意减少孩子的体育活动如登山、足球、篮球等,这些错位的观念都需要及时扭转。而“吃出来”的问题,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吃回去”,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如何科学地吃、怎么有效地运动,让孩子掌握基本营养学知识,引导孩子树立注重营养、膳食均衡的健康饮食理念,真正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解决儿童肥胖问题,还需要多方合力。如加大校园食品管控,中小学校内不设小卖部、超市,不卖含糖饮料、垃圾食品,强化学生膳食营养保障,加大校园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力度,通过教育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氛围,通过服务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帮助,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健康饮食理念和科学知识传递链条,让学生的膳食更趋合理、更可持续。
早在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的总体目标。2021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对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中国疾控中心也曾编制《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指导家长们为孩子科学选购零食。
其实,健康饮食习惯一旦养成,改变就会事倍功半。作为孩子健康的第一守护人,家长理应做孩子最好的家庭营养师,要尽早树立孩子的健康饮食理念,尽早培养孩子的科学膳食习惯,才能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那种胖娃娃拿着薯片或糖果大快朵颐的场景还是少一些为佳。(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项丹平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