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如何诞生? 听新概念大赛一等奖选手分享“秘籍”
发布时间:2022-03-04 08:46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迟佳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在近日结束的第二十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学子再创佳绩,夺得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

新概念作文大赛素有文学界的“奥林匹克”之称。本届比赛为线上形式作答,更是脑力与速度的双重考验。近日,记者走进省实验中学校园,采访了几位获奖者,听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范泊如

生活即是最生动的素材

“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还会去参加。”高一学生范泊如首次参加全国性作文比赛就获得一等奖,面对采访时,却十分从容淡定。

她告诉记者,复赛前,为了克服紧张,一直自我疏导,“参加比赛不是为了名次,有这个机会能去尝试,就很开心。”在备赛的一周里,多读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的节奏是她给自己调整心态的方法。

范泊如告诉记者,自己的作文讲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写了一个关于时间的道理。“我还是倾向于叙事,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素材。”她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自己的经历,就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是自己真正心有所动,写出来就会特别的生动。

谈到自己写作的另一个“秘诀,范泊如说,阅读和积累很重要。自己平时很喜欢阅读,各方面的书籍都会涉猎。她表示,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自己喜欢,自己感兴趣。“自己感兴趣,才能愿意从中去思考,体会出一些东西。”

范泊如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作者,因为正是历任语文老师的熏陶带动下,她对写作的热情越发强烈,这次参赛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们。”

李辰洋获奖证书

“把别人玩手机的时间用来读书”

据了解,本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决赛阶段采用线上作答方式,比赛时间为三个小时。“我是从6点半就开始打字,基本上就没停下来,到8点半的时候,我觉得好像写不完了,得赶快收尾了,一直到9点28分写完,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9点半就结束了。” 高三的李辰洋回忆着自己的参赛过程。

同样为一等奖获奖选手,李辰洋说,自己的写作经验,也离不开阅读的积累。他看的书很丰富,从历史到古文类无不涉猎。看完感觉很多话想说,就写下来,给老师看,慢慢开始了写作。

他说,还是要多读书,感觉读的书还是不够,对很多事情看得还是太浅。“另外,我觉得学业和阅读并不冲突,如果把玩手机的时间、别人出去玩的时间用来看书的话,其实不单可以看很多书,成绩也可以上去。”

对于这次大赛,他认为,这次的作文主题很多元化,更强调把个体放到社会大环境里面去全方位的思考。他表示,颁奖典礼前倪文尖教授的建议令他印象深刻:当下年轻人,可能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但是如果以后想从事写作的话,应该把格局放得更大一点。在关注自己的同时,更要看到整个社会。

阅读+观察生活 缺一不可

“今年能有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我们感受到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成果。”省实验中学语文学科主任李满开心的说。

李满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学生参加作文大赛屡创佳绩,与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不开。

她表示,写作应该是阅读经验的输出。所以首先得让学生阅读,有阅读才有体验,才有思考。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讲读课文之后,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材料。会印发诗文选读,“只有阅读量大,才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和基础。”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好多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没有素材,其实生活中是有很多素材的。”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就有个性化的表达。

另外,学校还给孩子们开辟了展示写作成果的平台——校刊《空间》。“学生把自己的创作转换成文字,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激励了孩子的写作热情。”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刊《空间

作者:迟佳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一所县中的突围之路——济南历城二中的发展故事

自2001年接任历城二中校长起,李新生几乎每晚都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彼时的历城二中还是一所坐落在农村地界的普通高中——优质 ...

08-05 10:31中国教育报

多彩族韵 弦歌飞扬——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山东剧院奏响

7月18日晚,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国乐团“多彩族韵·弦歌飞扬”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山东剧院拉开帷幕。

08-07 15: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校地共解“育”之困——济南第三中学以清廉底色书写协同育人惠民答卷

 “孩子青春期沟通像‘血栓堵塞’吗?”“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动力?”……这些困扰万千家长的家庭教育难题,在济南第三中学党委 ...

08-11 15:2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