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四):中国海洋大学② | 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5-27 08:3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2年5月刊作者:马 慧 曲海鹏 A+A-
-分享-

中国海洋大学: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国家发展取决于新型产业或产业新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国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2017年教育部提出开展新工科建设,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以说,新工科和新基建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为国家新基建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为新工科发展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新兴专业均是新工科发展的动力。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智慧海洋及地方产业特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思维”的计算机领域研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在建设中明确目标要求,注重理念引领、结构优化、模式创新、质量保障和分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2011年获山东省特色专业,2018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融合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8年再次通过认证。在建设过程中,专业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围绕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开展教学和合格性评价工作,并进行持续改进,有效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活力。

专业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教育与当前学科发展现状和国家需求相结合,不断加深学生对学科历史、定位、发展的认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发展观,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

专业还通过系列制度和措施吸引优秀生源,制定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严格落实执行。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建立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国家海洋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出发,与毕业要求紧密相连。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根据办学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基础教学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每四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评估和修订,邀请相关企业和行业专家,以函评和会评的方式进行意见反馈和论证。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探索中寻求创新、不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工作。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按照“调研、设计、实施、归纳”的思路开展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提升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毕业要求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有利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明确责任。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有效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基础上,对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常态性评估、评价、持续改进。通过外部评价—中国计算机学会CSP认证验证学生培养质量,体现了基于产出导向(Outcome-based)的认证核心理念。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稳居学校前列,升学率超过50%,全部进入“双一流”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深造。

此外,注重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通过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取得显著效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使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者形成完善一致的有效支撑体系。

——产教科教结合,扩展学生国际视野

专业建设注重产教科教结合,实现双向协作共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与法国南特大学开展“3+1+2”卓越工程师计划,2019年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合作办学。

科教融合方面,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涉海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反哺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科技项目案例,向学生传授海洋感知、海洋通信和海洋计算关键技术及研发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技项目中的海洋科研案例,起到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计算机和海洋、生物、经济的交叉,毕业学生成为海洋科研的充足后备军。

产教融合方面,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拥有的海洋大数据、海洋人工智能和海洋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与迫切希望了解海洋需求、进军海洋领域的信息企业合作,从而实现双方的融合共赢。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航天宏图、中船重工等涉海企业,以及华为、浪潮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实现“一个核心、两个主体、分段递进式”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建了“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等企业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备的资源和环境。

结合产业需求,调整本科培养方案,增加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教学内容,提出跨界融合、技术复合的新目标。2018年至2021年,在各项大型比赛中,专业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201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首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与北京长亭科技深化产教融合,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次在全球知名极客大赛GeekPwn上获奖,奖金总额达97万元,并在全球首次发现VMWareEsxi逃逸漏洞,获VMWare公司公开致谢。与58同城、海尔、惠普等企业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卓越计划2.0”,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工科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全覆盖,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新工科发展需求,于2019年获批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完成包含6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构成的专业学科一体化培养体系,促进了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集中产出。

(作者简介:马慧,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基础课程组主任,副教授;曲海鹏,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作者:马 慧 曲海鹏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