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作业”新路径 构建“双减”新格局——“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5-25 09:24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刊)2022年4月期作者:杜建青 A+A-
-分享-

“双减”政策,剑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部署,济南市长清区石麟教育集团将作业改革作为落实“双减”要求、撬动教育变革的关键支点,锚定“深度支持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学习、健康成长”的核心目标,在减量上立规则,在提质上出实招,在增效上下功夫,初步构建起立体化的“新”作业体系,推进教育品质化的“好”发展。

一、作业功能的新定位

作业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事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事关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事关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深度思考,将作业功能进行校本化的重新定位: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驱动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牵引器,是教学品质提升的检测器,是协同育人优化的助推器。作业的本质是全面育人,根基是优化学习。在“双减”的聚光灯下,作业要成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的有效手段;成为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作业功能的完善,成为促进学校强化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作业设计的新视角

在作业设计上,基于课程标准,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统筹考虑关键要素,明确六个指向:

一是目标指向育人性,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激活兴趣、满足需求、联系生活、拓展潜质、促进生长、多元整合,体现鲜明的学生立场,重构成长空间。二是内容指向自主性,有意识地为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提供参考资料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三是过程指向实践性,学生以主题探究为主线,依靠综合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探究学习过程。四是难度指向差异性,通过选做、免做、缓做、补做等机制,提升作业布置的选择性和精准性。五是数量指向适宜性,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变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为画龙点睛的“恰到好处”。六是效果指向发展性,对学有所困的学生提供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拓展指导,重视“量体裁衣”,实现共同发展。

三、作业管理的新模式

一是精密组建团队。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校务会研究作业统筹及实施情况,并组建四个团队:教学副校长、学科主任组成作业研究团队,各年级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设计团队,班主任、级部主任组成协调团队,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团队,保障作业更加精炼优质。

二是精心健全机制。建立《作业优化设计制度》《作业审核公示制度》《作业辅导批改制度》《优质作业展评制度》,明确“四个一”要求:即一日一公示、一周一备案、一月一研讨、一季一调研。坚持“六摒弃、六注重”原则,摒弃超量、超标、随意、教条、敷衍、机械性作业,注重生本作业的育人性、自主性、实践性、差异性、适宜性、发展性。

三是精细作业流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单元为视角,注重整体中的进阶,明晰六大流程,即研读课标,确定重点;学用结合,多元设计;灵活课标,亮点评价;个案研究,特色跟进;整体调度,减负增效;分类上传,资源共享。

四、作业类型的新架构

作业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要锻炼“思维”、发展“智慧”、解决“问题”、培养“情操”、提升“素养”。

“学科+基础”,常规式作业重巩固。根据课程标准、学段要求、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设置难度和数量,发挥巩固诊断作用,优化基础类作业。

“学科+体验”,实践式作业重拓展。结合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让学生从课本堆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掌握知识,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挖掘内在潜能。如小调查、小研究、小设计、小发明、小创作等,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学科+能力”,分层式作业重选择。从作业内容与形式、基础与特色全面考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作业超市”。每个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及家庭协助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单”,不仅能够体验到自主选择的快乐,而且能激活学习的可持续力。低学段的“全景体验式”作业,切合学生的兴趣点、适合学生的生长点,成为典型案例。

“学科+融合”,项目式作业重应用。打破学科间的桎梏、建立多学科联系的“项目式”作业,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探究性,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自由确定作业;二是社会性,项目或任务的创设和实际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相对真实,让学生能够“学为所用”;三是作业答案的“不唯一”性,注重学生在完成项目或任务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反思诊断、调整改进,而不只以对错作为评判标准。如在“雪”多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中,数学学科举行“数说雪之美”主题实践活动,语文学科开展“赏雪醉心悟雪趣”活动,英语学科开展“踏雪赏美,绘声绘色”活动,音乐学科开展“雪之韵   冬之美”歌曲欣赏,美术学科开展“雪地里的小画家”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乐趣,在乐中学、学中悟。

五、作业内容的新探索

学校的作业内容既有学科特质,又强化融合,保持全面育人的持续性、全面发展的一致性。

1.数学“四阶”作业,让学习层层深入

(1)精准达标的固学作业。主要围绕“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两大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开发设计。(2)培养学习力的拓学作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出发,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意识。(3)动手实践的智学作业。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导思想,精选巧解、巧摆、巧放、巧拼系列益智器具作业。(4)跨学科融合的乐学作业。创造性地把古诗词、自然常识以及美术、音乐知识纳入数学校本教材,从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生成一条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链”。

2.语文“三童”作业,让成长步步为营

(1)“童语”基础作业。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课后题,巧选择。二是关注语文园地,巧整合。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2)“童思”读写作业。创编系列针对读写的体验式作业———“课文里的读写密码”“绘本读写”“整本书阅读”“群文读写”,旨在让学生在阅读时锻炼思维的发散性,将所读所思迁移运用到习作中。(3)“童趣”拓展作业。完成方式多元,表现形式多样,参与方式多渠道,让作业不再是枯燥的接受。

3.英语“3E”作业,让体验环环相扣

Enjoyable work悦享作业、Expressive work表达作业、Exploratory work探索作业,“3E英语作业”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润”,实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通过3E英语作业的稳步实施,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体验,体验语言之优美、文化之多元、家国情怀之真切、世界之包罗万象。

4.综合“尚美”作业群,让生活津津有味

体育锻炼探索运动之美。构建“健德、健趣、健智、健能、健心、健赛”体育作业。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短绳等核心项目,利用地面游戏、轮胎游戏和“红色体育”主题课程等校本化路径,激发运动兴趣。

创造表现探索艺术之美。美术学科构建“尚美”作业五部曲,即“寻美—赏美—议美—创美—拓美”;音乐学科在“微小乐器”艺术课程的基础上,推行“乐器认领”,让作业成为爱好。

动手操作探索劳动之美。从五育融合的角度,设计益智思维性作业,以劳增智;探索创新性作业,以劳创新;制作审美性作业,以劳育美;推广社会服务性作业,以劳树德;倡导居家生活性作业,以劳强体。

假期居家探索活动之美。利用各类假期作业,精心定制“六居”作业实施方案,涵盖游戏、手工、影视、劳动、美食、心理六大领域,助力学生树立探索意识,掌握实践方法。

学校以作业改革为支点,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迭代升级。“双减”背景下,减的是数量,提升的是质量;减的是时间,提高的是效率;减的是负担,提高的是素质。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探究创造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转变了教研方式,研究作业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家长改变了陪伴方式,亲子互动的能力得到提升。“双减”,重构了学生的成长空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成效得到提升。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

我们将以石麟人的担当,继续为学生成长减负,为学生发展赋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杜建青)

作者:杜建青

编辑:冀春鑫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策略探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 ...

07-11 10:5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深耕“五优化”沃土 激活“五力”生长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教师成长生态圈构建方略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以深入落实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 ...

07-11 10: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育心赋能”滋养学子向阳拔节——临朐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临朐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锚定“塑心健行,育德润才,助力临朐学子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大力实 ...

07-11 10: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