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五个着力” 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6-10 14:16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A+A-
-分享-

中国海洋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应绿春所需,尽学校所能”,以“五个着力”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助力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乡村振兴。

着力组织领导,打造全员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将定点帮扶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建立健全“中国海洋大学—绿春县”定点帮扶联席工作机制,巩固完善“目标设定—动态监测—定期调度—监督激励—结果反馈”工作闭环,构建全员关心帮扶、支持帮扶、参与帮扶的良好工作氛围。成立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制定年度帮扶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对各二级单位年度帮扶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压紧压实定点帮扶工作责任。

着力科技纾困,推进产业转型蝶变。发挥学校食品等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探索绿春玛玉茶、梯田红米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帮扶的新路径,充分激活农户、技术、资本、企业、市场活力。学校受聘为绿春县“一县一业”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全力推进教育部直属高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支撑绿春县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学校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汪东风教授无偿捐赠制茶专利,开发东仰云海系列高香白茶,打造高端特色茶叶品牌。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已先后6次赴绿春县讲授、示范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推荐引进云南龙头茶叶企业“昌宁红”,总投资1亿元的项目已落地,预计一期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持续提供绿春红米线加工技术指导,推动红米线产业发展,投入210万元资金撬动当地投入资金建设红米线加工厂,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促进当地农民大幅增收。

着力消费帮扶,拓展滇品销售渠道。探索建立绿春县农产品供销机制,创办绿春县农产品销售新兴平台,帮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牵线山东省滕州市与绿春县进行特色农产品销售洽谈,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建立供销渠道,搭建“滇货出山”桥梁,提升绿春县农产品国内知名度。举办全国大学生“智营销”创业大赛,吸引85所高校2000余名大学生参赛,面向100多个城市推广“绿春四季”品牌,销售市场拓展到国内近20个省市,助力“云系滇品”飘香齐鲁、享誉全国。制作消费帮扶“明白纸”,构建校内消费帮扶体系,开设食堂定点帮扶窗口、超市乡村振兴专柜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帮扶平台,创新做好教工农产品集中采购,依托832平台、E帮扶平台、红旗智援博士团微店等大力开展消费帮扶。

着力智力援助,激发乡村振兴动能。接续选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青年干部,挂职绿春县副县长、担任牛孔镇牛孔村驻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当地发展需求,设立《绿春县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与精准社会营销策划规划》等专项课题,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举办绿春县党政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班等,累计培训基层干部、教师4500余人。学校管理学院红旗智援博士团与绿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结对共建,发起成立“博士智援”高校联盟,全国34所高校的49支博士团队加盟助力,升级当地电商经营模式。签署教育扶贫合作协议,已连续选派3届研究生支教团共15名志愿者到绿春县第一中学开展支教帮扶,捐助资金设立“行远”“云海”奖助学金。

着力文化扶助,盘活民族特色资源。加强文化资源投入,签订“文兴绿春”合作协议,开发当地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哈尼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多形式、全方位提升绿春县文化软实力。实施“文旅春景”计划,编制《绿春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文宣绿春”计划,协助绿春县收集、整合历史素材和文化资源,出版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图书。举办“山海情”杯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意设计大赛,围绕绿春县优势特色资源,设计旅游宣传语、主题线路、文旅创意纪念品,无偿转让部分获奖产品版权。深度挖掘乡村振兴故事和优秀成果,创作主题原创歌曲MV《心在绿春》,排演舞台剧《心系山海皆可平》并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扶助绿春县乡村文化振兴。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