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盲童学校:以数字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13 09:08 来源:潍坊市教育局 A+A-
-分享-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为教育带来了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的变革,重塑了学校教育生态。数字化对特殊教育学校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潍坊盲童学校按照“筑云、聚数、赋能”的思路,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切入点,着力基于数据的高质量管理、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线上备课、远程送教等功能模块,探索集医学诊断、健康检查、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成长档案于一体的平台建设与应用,探索数据驱动的精准教育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创新应用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数字化的核心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结合视障教育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适合视障学生的应用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让视障学生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学习,促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一)积极引进信息化辅具

学校成立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服务视障教育的有效路径。引进信息化辅具,帮助视障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与学习效率。通过使用“听书郎”(听书机)、电子助视器、数字点读机、盲用电脑、读屏软件、平板电脑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信息化辅具,实现了视障学生学习的无障碍。

(二)日常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学校探索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一到三年级学生学会应用点读机学习国家通用盲文和课文,“听书郎”阅读课内和课外书籍;四到六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安装读屏软件的方法,掌握盲用电脑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App来搜索阅读材料;七到九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平板加蓝牙键盘、手机加蓝牙键盘等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学生既可以随时搜索学习资源,又可以随时与其他同学交流、记录学习心得,还可以聆听美文和音乐,营造了宽松高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视障学生以往在学习过程中过多注意文字处理而忽视学习内容的现象,写作能力和演讲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做到线上沟通交流无障碍,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着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除开设信息技术课以外,还设立了电脑绘画、创客、无人机、机器人等社团。能力强的视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音视频编辑、简单的图形化编程等。创客社团开展基础创客及3D打印教学。信息技术课与信息科技类社团受到视障学生的普遍欢迎,大数据、云计算、AR、VR、MR等对他们有着同样的吸引力。两名学生在第18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一等奖,两名学生在第22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创新之星”。学校通过信息技术尽全力为视障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提升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创设应用环境,提升教师应用能力

学校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抓手,大力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学与教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育人效能。

(一)丰富资源供给

学校为全校师生开通网络空间,积极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特教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多种渠道引进适合视障学生的各类资源,自建音频资源库,引进“优谷朗读亭”,丰富海量音频资源,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强化专项培训

将培训学习作为最大福利,每周五为集体学习时间。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信息化培训、评比活动。帮助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熟练使用教室触控一体机和移动终端、熟练搜索下载网络教学资源、熟练制作课件、掌握基本网络安全知识。

(三)完善激励机制

定期举办公开课展示、信息化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展示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提质。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能力,将相关成果作为重要激励内容。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机遇,学校将结合视障教育的特点,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康教结合、医教结合路径,推动形成视障教育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