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双减”目标,让课堂提质增效,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牢固树立“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理念,以落实龙口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改革,将教育减负落实在课堂上,让教学成效加倍,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充分调研,先行试点
龙口市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对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发扬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借鉴其他地区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本市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全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并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同时,龙口市教学教研室安排专人对一线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培训,对小组的构建,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运作、评价,以及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一一进行解读,让教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理念领会在心、融会在行。
二、合理分组,角色互换
龙口市在推进各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小组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组建,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水平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可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主讲人、记录员、发言人等。组员们需要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同时,营造公平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小组的学业水平都处于同一起点,保证小组合作活动中过程与效率总体评价的公平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精准设计,激活内驱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先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协调好合作方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达到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实时调整预设的学习任务,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驱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等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前进,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此外,活动内容还要兼具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可以交流观点、碰撞思维,既达成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的课程目标,又促进了学生个性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四、科学评价,注重实效
教学评价是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是升华合作学习,对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肯定和鼓励的重要教学手段。学校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维综合评价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找出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可的体验感。以全面性、重过程、激励性、公开性为原则,各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多项评价表。
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明确不是为合作而学习,而是为学习而合作的要求。合作学习应从内容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坚决避免小组合作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五、跟进指导,引领推广
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实施到位,龙口市教学研究室工作前置,定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教研活动,实行全员性引领、整体性指导、区域性推进的教研策略,让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教研中来。下移教研重心,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观课量表,落实推门听评课制度,配合校长及分管领导进学校研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挥团队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教研团队开展合作学习培训、研讨、示范、观摩活动,整体推进合作学习理念与实效的全面提升。各学校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将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实践,为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添注新动能。
龙口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的推进,搭建多种平台促进课堂改革成果的推广,对改革过程中涌现的精品课例、优秀成果、先进典型以及骨干学校及时进行跟踪。通过课例展示、经验交流、成果观摩等形式,研讨总结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并进行推广,促进经验共享。
作者:刘强盛 赵军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