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济南市济阳区:乡土艺术为学校课后服务添彩
发布时间:2022-11-02 09:2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高吉友 A+A-
-分享-

  每到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中心小学、仁风镇中学、竞业园学校、职业中专等学校的操场上,都能看到学生们练习鼓子秧歌的身影。“六一”节活动中,济北小学剪纸社团的学生推陈出新,创作了色彩丰富的彩绘、蓝色经典等表现方式,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澄波湖学校学生的器乐表演《荷塘月色》,以优美的意境、优雅的表演赢得了全场喝彩;第二实验小学皮影社团的学生以独特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济阳区积极利用“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利用延时服务时间,研发开设了鼓子秧歌、皮影戏、剪纸等乡土艺术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仁义之风 鼓韵薪传

  仁风镇是鼓子秧歌之乡。镇中心小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创编了“鼓子秧歌”校本课程,在一至六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由非遗传承人姚大新与音乐教师共同任教。课程分为“认识非遗”“基本动作”“动作套路”等,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进阶。

  “我从事鼓子秧歌教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想让这门艺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姚大新说。姚大新生于仁风镇的一个鼓子秧歌世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济阳鼓子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受该校以及仁风镇中学、幼儿园等的邀请,近些年经常穿梭于各校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教授学生这一本地特有的民间舞蹈。

  镇中心小学组建了两支分别由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学生组成的专业表演队伍,低年级学生表演队注重童乐、童趣,动作柔美,配乐欢快,人数控制在24—40名左右。高年级学生表演队更注重还原鼓子秧歌的本色,现场配乐豪放粗犷,气势磅礴,人数为65—90名左右。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人人做鼓操,既强身健体又练习动作。课后服务时间,表演队学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集中训练50分钟,打磨动作套路。

  该校鼓子秧歌队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校园行”活动、“济阳区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颁奖晚会”等表演,受到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好评。

  皮影课程 复古国风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发了特色延时服务课程——皮影戏,以“了解研究皮影文化”“皮影制作”和“皮影戏创编与表演”为主要内容,设立了11节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中、高两个教学段开展本校课程。中年级教学段开设“皮影戏的由来”“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走进皮影戏”等,通过多种感官了解皮影戏,欣赏皮影戏舞蹈;通过动手制作与设计简单的皮影雕刻,深入了解皮影的造型特点;通过欣赏模仿皮影戏的唱腔和皮影动作,排练寓言故事系列皮影戏,如《龟兔赛跑》《狐假虎威》等,感受其声调韵味与动作特点。高年级教学段开设“影人戳子的造型艺术”“整身皮影”“皮影剧”等,依据学生情况创编出红色故事系列皮影戏《王二小》《刘胡兰》等,让学生学有所得、各展所长。在2021年山东省中小学“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展示活动中,该校学生表演的皮影戏获小学组奖项。

  一纸生花 匠心筑梦

  “在一‘卷’一‘粘’之间,一张普普通通的小纸条竟能散发出如此耀眼的艺术光环!‘衍纸手工课’非常有魅力,我们都喜欢。”澄波湖学校衍纸社团的一名学生说。他与社团的同学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济北小学剪纸展示近年来在济南市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中大放异彩,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自2006年起,该校便开设了剪纸社团,指导教师尹爱娣一直坚持传承非遗艺术,大胆创新,在单色剪纸的基础上研发了“彩绘剪纸”,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研发了创新型“现代立体剪纸”,形成了三至五年级全覆盖的特色剪纸课程。尹爱娣还带动全校各学科教师爱上剪纸,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剪纸氛围,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时代风采。(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高吉友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09-01 15:50济南市教育局

济南市济阳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动

 9月2日,由济阳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 ...

09-03 11:02山东教育新闻网

8.57万份青春答卷!请查收济南中学生的这份成绩单

随着暑假的结束,济南市2025年中学生暑期志愿服务“公益合伙人”计划正式落下帷幕。8.57万人次中学生以青春之名躬身实践 ...

09-08 14:56济南市教育局、青春济南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