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影响阈理论下家园社协作育人机制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26 16:09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作者:王普华、邹秀荣 A+A-
-分享-

家园社协作育人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协同合作、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促进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美国著名家校社合作专家爱泼斯坦教授提出了指导家园社合作的重要理论——重叠影响阈理论。该理论指出,当影响儿童发展的三种外部结构(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良好的联系网络时,重叠影响阈增大,对儿童的发展会产生持续性的、同向积极的影响。在爱泼斯坦带领下成立的“全国合作学校关系网”(NNPS),通过协助指导合作行动小组制定家校社合作项目计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行动研究团队,组织和维护合作项目,并且采用爱泼斯坦提出的家庭参与六类型框架,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参照此机制,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园社协作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伊始,全省43所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组建了由教师、优秀家长、专家、社区热心教育人士参加的合作行动小组,制定项目计划;各班成立家委会,协调家长工作;课题研究行动小组确定研究主题,组织开展有特色的家园社协同育人工作。完善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协同教育网络,保障了家园社协同育人活动的顺利开展。中期汇报之后,总课题组汇总各园研究经验,成功申报2022年济南市社区教育示范项目,与济南市全民学习服务中心联合组织,遴选了20所幼儿园为济南市首批“家园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以幼儿园为核心,以全民学习服务中心为平台,高校专业支持并进行项目管理,形成了完备的家园社协同育人组织体系。

完善协同育人工作制度

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建立自己的一套家园社协同育人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课题研究行动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保证协同育人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制度,给各园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家园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立项文件由济南市全民学习服务中心颁布,形成了“实践基地建设要求”“实践基地年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为家园社协同育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丰富多样的协作育人活动模式

在深入研究爱泼斯坦提出的家庭参与六类型框架的基础上,各幼儿园依托本园特色和实际情况,确定主题,探索家园社协作育人的多种模式。

模式一:家长教育

教师协助家长提高教养技能,了解儿童心理,掌握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条件,这是家园社协作育人的重要基础。济南市历下区东关中心幼儿园建立了“禾育家长学校”体系,从学习品质培养、幼儿心理特点及分析、情绪管理、高效沟通四个方面设计课程,采用线上加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课程实施方式,以必修、选修以及特色课程等形式向家长推送,让家长按要求或选择性学习。其中,必修课多为各领域专家讲座,选修课为本园骨干教师每月推送的家长优质课,特色课程主要针对特定对象或某个具体问题,如“爷爷奶奶大课堂”。为提高家长的学习效果,设计并制作了《禾育家长学校学习手册》,督促家长记好学习笔记与反思,并定期评选“优秀学员”,以鼓励家长坚持学习。

模式二:双向交流

即“学校到家庭”和“家庭到学校”的双向交流。

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家长不能入园参与活动的现状,济南市历下区景城幼儿园探索实施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家园交流的策略。每个班级利用QQ群、微信群、家长空间平台等畅通沟通渠道;每天将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的重点及活动掠影发布到家长群,每周将学习内容汇总发布,每月将幼儿园各项特色活动上传公众号,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同时建立特殊幼儿“一生一档”关爱制度,实行“一对一”双向沟通与指导。

济南市市中区育明幼儿园探索运用了“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家园交流形式。教师在QQ群建立以五大领域活动为内容的群相册,每月将所有孩子的视频、照片上传至分属群相册,再由家长将自己孩子的视频、照片挑选到专属相册,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活动照片上传到专属相册。月末,教师根据孩子在家与在园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议。教师与家长合作,为每个孩子量身制作专属电子成长档案。学期末,教师再将孩子专属相册里的所有素材制作成完整的视频,使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印迹。园里还专门出台了制作细则,以规范成长档案的制作。

模式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指的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自愿入园提供服务,或者协助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

济南市市中区舜南幼儿园以创意戏剧为特色课程,着力打造“舜南小镇·小剧场”,借助戏剧活动的开展,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主题、预设的活动、活动目标,需要家长关注什么和如何配合。比如在“三只蝴蝶”戏剧活动中,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道具,到大自然中观察蝴蝶飞翔的动作。主题活动结束后,通过主题墙展示家长收集的图片和亲子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家长感受孩子的成长过程,获得成就感。

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幼儿园邀请家长参与“美好食光”食育活动。学心理学的妈妈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妈妈味道”的美食,共同回忆由辅食开始与妈妈建立的温暖的情感联结;懂历史的爸爸在美食博物活动中给孩子们讲张仲景的饺子和西红柿的由来;会烹饪的家长带孩子们尝试简单的食物烹饪,并汇集成人手一本的《美食应急手册》。

模式四:在家学习

主要指帮助家长参与孩子在家的学习,包括亲子游戏和其他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

济南市市中区永长街幼儿园选取亲子手工、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三种活动,进行了“黄金半小时”亲子游戏指导实践研究。

亲子手工。在家长开放日进行“亲子手工”活动课例展示,指导家长学会让亲子手工活动变得有趣的方法;定期发布“黄金半小时亲子游戏指导”材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向家长推荐好玩的亲子手工游戏,并实行奖励机制,如积分手册、小奖状、在群里展示优秀作品等,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针对“本园家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情况,制定了多种建议方案,如灵活安排时间,每周抽两到三天陪伴孩子,周末加长陪伴时间弥补日常陪伴的不足等。引导幼儿在园学会手工操作步骤,回家教给爸爸妈妈,用孩子教、父母学的方式进行亲子游戏活动。设计“浓浓祖孙情,暖心亲子游戏”,指导老人在家和孩子一起制作自己拿手的手工,并将作品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激发孩子对爷爷奶奶的崇拜之情。

亲子阅读。通过开展教师示范讲述、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活动指导亲子阅读。在班级群进行亲子阅读指导:小班教师录制绘本视频,家长和幼儿共同观看学习;中班引导家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大班鼓励亲子进行故事改编和制作手工图画书。还总结梳理了“亲子阅读游戏案例集”“亲子阅读游戏策略集”,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进行游戏式阅读。

亲子运动。邀请家长参与“守住你的孩子气——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家长们通过展示自己的游戏特长(踢毽子、颠乒乓球、滚铁环、捡石子、跳皮筋、抽陀螺等传统民间游戏),重拾童年记忆,唤醒对游戏的渴望。通过请家长录制亲子运动视频并分享的方式,吸引、带动更多家长坚持居家亲子运动;考虑到家庭运动器材不足的实际情况,让幼儿将幼儿园配备的铁环、皮筋、毽子、乒乓球、跳绳等用具带回家,以促进亲子游戏的开展。

济南市历城区机关幼儿园华山三园也进行了亲子游戏指导的探索。他们将游戏分领域落实到每天的计划中,如周一是健康日、周二是语言日、周三是科学日等。工作日由教师向家长推送有趣的亲子游戏活动,周末休息日则由家长自愿录制亲子游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月末课题组教研,整改指导策略。

模式五:共同决策

通过家长委员会和理事会以及其他家长组织,使家庭参与幼儿园的决策与管理。

如济南市市中区育明幼儿园成立家委会、伙委会,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汇报等形式,听取家长委员会的反馈意见,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模式六:社区合作

协调社区的商业机构、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其他组织机构,合力开发一切可以推进学前儿童项目、改善家庭实践、帮助幼儿学习的资源。

济南市历下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盛奥园摸底排查社区可利用资源,形成志愿资源台账。社区公共资源如爱国小广场、社区图书吧、文娱广场、瑜伽室等;社区人力资源如社区合唱队、朗诵队、义工队、环卫队、党员小组、网格员等。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与24名网格员建立联系,把园内老师分成24组下沉社区,实践“一对一”包片服务,形成稳定且科学的育儿团队,帮助家长解决经常遇到的教育问题。根据幼儿园志愿资源台账,分时分批组织社区亲子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在盛奥社区广场制作龙舟,为社区合唱队的爷爷奶奶送上礼物和祝福;重阳节邀请社区党员小组的爷爷奶奶走进幼儿园,为大家讲述动人的“二十四孝”故事及红色故事;当中秋遇到国庆,开展“爱心义卖”,并到社区环卫站慰问辛勤的环卫工人;开展“一个宝贝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进万家活动,孩子们走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盛福园在调研基础上,聘请社区的专业跆拳道教练入园为中大班幼儿开设跆拳道课程,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我们立足课题研究,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有组织、有制度、有内容”的家园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家园社三方焕发了内生动力,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协同育人活动的深入、有效、可持续开展,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重叠影响阈理论下家园社协作育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CPYJ35)的研究成果之一。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

作者:王普华、邹秀荣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