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道
“不知”之“知”方为“知”
发布时间:2023-02-15 08:4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朱年强、张汇铭 A+A-
-分享-

  《论语•为政》篇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论述,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做法”,讲的是孔子教育弟子对待学习的态度。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特别是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知道装着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虚心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不懂装懂,那就是无知。但人了解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世上没有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有的是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一句,意思是说,知道却自以为不知道,是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谬妄的。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检视和改正,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的论述。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学识有不到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进行自我反省;知道学识有不到的地方,进而自我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以上关于“知之”“知不知”“知不足”论述的核心引导人们在“知不知”的基础上多学善思,精进不怠。最好的学习是求“不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求“不知”的过程中巩固已知,那将是更值得追求的教学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知不知”就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学,自知无知才会永远求知。虚心是从知不足开始的,常知自身不足,才能体悟他人的优点,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和自觉在求知的道路上勤奋学习,实现羽化成蝶的蜕变。

  作为一名教师,“知不知”就是要树立自我更新的理念。“知不知”者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既是一种勇气,又是一种自我革新的进取精神。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做法,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才能弃小知成就大知。若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就如《韩非子•喻老》中说的“目不见睫”那样,只有自我陶醉、故步自封了。

  对教师来说,“知不知”是对自我客观清醒的认识。“知不知”需要我们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既看到自身的优点,又发现自身的不足,走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知不知”是追求进步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成为伟人的先决条件,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要接受别人指出的不足,更要有改进不足、把不足变充足的勇气和毅力。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知不足然后奋进,并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教学才能更有底气。

□ 曲阜市教体局 朱年强 张汇铭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朱年强、张汇铭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