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科教融合特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3-06-21 14:46 来源: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A+A-
-分享-

近年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服务于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产教融合之路,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对接行业需求,共建校企合作联盟

不断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完善“校企理事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贯通体系,制定“分类建设、分层运行”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20余项。牵头组建了山东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山东航海职业教育联盟,加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等15个职教集团,参与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政-校-行-企-研”多元主体参与的“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集团化办学机制。牵头成立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发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职教高考题库。获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对接产业需求,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双主体实践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专业群共建等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合作形式。与歌尔股份、北汽集团、山东路桥、北京东方祥云等共建产业学院5个。创新开设“船上课堂”,实施“船长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制”,打造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产业运营一体化合作平台。

对接岗位需求,共建高水平专业群

以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构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联动、专业教育与产业技术联动、专业情境与产业环境联动、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联动”的专业产业联动机制。形成了面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的海、陆、空、轨、车、物流6大专业群。加强合作企业资格审核,实行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校企共建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8个,三年联合培养学生2804人。

对接生产流程,共建培训实训基地

坚持政、行、企、军、校深度融合,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校内共建了10家培训基地,共建CCAR-147航空培训中心、山东船员考试评估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培训)中心,提供11100个实训工位,生均0.81个;与海军共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定向培养士官基地。宝马培训基地连续8年在全国17个基地中签约率排名第一;上汽大众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培训基地;山东船员考试评估中心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船员培训中心。

对接成果转化,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建成了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获批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0个,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公路工程绿色材料与施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完成纵向科研经费2040万元,社会服务到款额5640余万元,技术交易额2662万元;获发明专利150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面向交通运输行业、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开展岗前培训,年培训达3.5万人次。

对接人才培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

优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企之间形成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的资源共享。引“资、实、课、师”入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牵头成立山东交通工匠学院,构建工匠人才培育体系,聘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许振超等57名劳模工匠、交通大工匠等担任特聘教授、德育导师。选派博士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非公经济博士行”30余人次;聘请首席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31人;重点专业群选聘了15名高水平产业教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以音乐为媒,以党课为载体—— 音乐情景党课为清廉学校建设注入活力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08-04 09:1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成长有人帮,发展有通道,前景有奔头—— 威海市卫生学校助教师职业生涯一路花开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08-04 14:5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大师云集,窑火传薪 ,融窑柴烧创作营“燃”爆岛城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

08-04 15: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