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滨州医学院承办的第五届“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内外康复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功能康复·教育赋能”论坛主题,围绕先进康复伦理理念、教育理念、临床管理理念、技术与实践经验等进行研讨交流、学术碰撞,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赋能。
滨州医学院副院长赵景刚,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分别在开幕式致辞。

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滨州医学院副院长赵景刚致辞
赵景刚介绍了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康复医学作为学校“两优两特”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仁心妙术”校训,不断探索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多元参与的应用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当前,在“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中国康复医疗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康复医疗行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也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滨州医学院作为以康复为一大特色的高等医学院校,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使命要求,也将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多关注支持学校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融合课堂、拓宽国际视野,促进国际间的康复医学教育和研究合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高的目标,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事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康复医学人才,为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致辞
刘志敏在致辞中说,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数智化技术对康复全过程的赋能、康复全流程融入带来医学服务模式变化、中西医结合构建中国现代康复体系的三大变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在适应“三变”的基础上着力于技术、知识、服务和人才四重体系的重塑,以人才、科技、教育“三位一体”思想理念为指导,着力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四链融合,聚焦新业态、新模式、 新场景,以数字化、国际化为抓手,彰显中西医结合优势,着力于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中国康复医学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简短的开幕式后,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围绕先进康复伦理理念、教育理念、临床管理、技术与实践经验等展开研讨交流,为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把脉支招、传经授道。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等全国30余家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80余名学者、医务工作者以及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论坛。
(来源:滨州医学院)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