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红荷路实验小学:学业述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1-15 08:4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袁飞 王洪波 田雁领 A+A-
-分享-

  11月3日下午,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专业指导组走进滕州市红荷路实验小学,对该校学业述评改革工作进行现场调研与指导。课堂上,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响亮的回答声和自信的交流声赢得了指导组专家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学业述评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滕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室小学段主任齐国艳表示,“自2021年起,该校积极开展学业述评改革,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爱每名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提升素养,不断进步。”

  重视表现,细化观察视角

  落实“看见每一个”

  “学业述评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反馈,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长变化。学业述评改革促使我上好每节课,关注每名学生,也促进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郝鑫艺告诉记者,“通过改革,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科素养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为真正落实“看见每一个”,学校将学业述评划分为学习表现、学科素养、个性化建议3个维度。其中,学习表现主要涵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学科素养依据课程标准拟定,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个性化建议则要求教师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围绕小学阶段的学科特点,学校还组织研发了各年级、各学科的述评要点,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观察视角。同时,学校借助智慧校园平台,从学习积极主动、有强烈求知欲、上课专注程度等9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形成相关的数据分析,让教师记录学生成长做到“有据可依”。

  关注进阶,规范评价标准

  做到“欣赏每一个”

  “学业述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学生是个性化、有差异的,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是‘一把尺子’。”据该校副校长张莹介绍,学校基于这一认知开发制定了学业述评的标准,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他所处的位置,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阶、收获成长。

  为体现评价的动态性,有效发挥学业述评的激励作用,学校运用“星级进阶、获得徽章”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例如,为推进整本书阅读,细化了进阶评价标准,学生每进一阶就能获得相应的徽章。在制定进阶称号和设计徽章时融入“和荷”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欣赏每一个”。

  “在学习中,老师对我们关注得更多了。我们的每次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不足的地方,老师也会及时提醒,并教给我们改进方法。拿到老师的评语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学生马加乙说。

  因材施教,发挥最大效能

  实现“成就每一个”

  “这是我们设计的《学业述评手册》。依托该手册,我们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画像’,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水平有清晰的认知。同时,该手册也便于我们准确研判学情,找准学生的生长点。”二年级语文教师于鑫说。

  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学业述评的目标。通过学业述评,学校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现状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成长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使用“三段式”学业述评,对应3个维度分3段来表述。以鲜活、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的表述方式,以激励、引导的评价语言,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学业述评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家长会上,家长马先生在读完孩子的述评后感慨道:“在这份述评手册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学习表现及学业成果的关注和鼓励!孩子的学习进步不是‘一日千里’,而是‘点点滴滴’。作为家长,我们也会做好跟进和指导工作,家校共育,促进孩子不断成长。”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袁飞 王洪波 田雁领

编辑:白天

审核:袁琳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