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吹响,骄阳下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投篮,都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的高光时刻……在刚刚结束的日照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足球和篮球比赛中,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足球队和篮球队双双斩获全市第三的优异成绩。
“我们踢的不仅仅是‘比赛’,更是孩子们被激发出来的‘精气神’。”操场边,体育教师朱世龙看着正在带球奔跑的孩子们说道。他带的校足球队里,有个曾经内向怯懦的男孩,如今已是球队队长。“不只是传球射门,孩子们学会的是怎么沟通、怎么承担责任。”
这样的故事,在城西小学并非个例。
近年来,这所学校交出了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市、区鼓号操大赛金号奖,区舞蹈大赛一等奖,区科幻画比赛一等奖,排球队两夺全市冠军,篮球队、足球队屡次跻身主城区三甲,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市排球特色学校”……
一所普通的城乡结合处小学,何以“文武兼备”、全面发展?
“答案不在某一次比赛,而在每一天的课堂里。”学校党总支成员万玉玲话语朴实。她所说的“课堂”,不仅指教室里的文化课,更包括操场、美术室、音乐厅甚至劳动基地。“我们要做的,是把‘五育’从文件术语,变成孩子脸上的笑容、身上的活力。”
在这里,“五育并举”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体系。
德育被细化为“习惯养成日记”,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一个小进步;智育超越课本,科技创客课程让孩子们自己编程操控机器人;体育不仅是比赛竞争,更是每生“两项体育技能+一个艺术项目”的扎实落地;美育融入日常,剪纸、绘画、合唱、器乐社团没有门槛,只有兴趣;劳动教育则有真实的“责任田”,孩子们播种施肥,秋天收获的小西红柿成了他们午餐的水果加餐。
“我以前不爱运动,现在爱上了打排球。”五年级学生徐若菲说,“在场上大喊、接球,好像什么烦恼都没了。”她的妈妈惊喜地发现,女儿这一年变得敢说话、敢担当了。
教师也在变。语文老师李萌去年参加了全区作业设计大赛,她设计的“古诗词中的科学”跨学科作业获了奖。“学校推着我们打破学科壁垒,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美术教师王宝敏带学生画科幻画,作品拿到区一等奖。她笑着说:“学校放手让我们尝试,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我们负责帮他们把想象落到纸上。”
而这一切改变的原点,是“双减”之后学校教育的“回归”。回归校园主阵地、回归育人全流程。学校缩减机械重复的作业,增加丰富的社团、专业的师资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五育就像五根手指,只有攥成拳,才能有力出击。”万玉玲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几个拿奖的选手,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比赛成绩,只是成长的自然结果。真正重要的,是在奔跑中学会团队合作,在绘画中触发创造想象,在劳动中理解付出与收获。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作者:李琪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