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烟台大学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实现学校在此项赛事中获得一等奖新突破。
据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是全省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赛事,大赛秉持“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的理念,旨在营造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发现和扶持一批有创新潜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省152所高校的3160个项目进入省级复赛,经过网络评审,最终273个项目晋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一等奖100项、二等奖199项、三等奖300项。
此次大赛,烟台大学获得一等奖的两个作品分别是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推报的《多功能手语翻译手套》和药学院推报的《葡萄糖/pH级联响应双层微球载体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手语翻译”团队敏锐捕捉到当前社会存在的非聋哑人士与聋哑人士之间的交流障碍问题,发明了集实用化、智能化、个性化于一身的手语翻译神器;“双层微球”团队针对胰岛素临床应用存在的血糖难以长期稳态控制问题,构建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葡萄糖/pH敏感型双层微球智能释药体系,其可根据体内血糖浓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胰岛素的释放速率。
谈及参赛感受,作品《多功能手语翻译手套》团队成员崔宗兴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将会继续在科技创新创造的领域深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人之功,而是一群人在项目背后默默付出。从初赛到决赛,学校及学院多次组织专家培训,协助打磨作品,形成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团队成员虽然专业知识储备并不完善,但他们能够在指导下快速融入专业学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知识难点,提升自学能力的同时,将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品《葡萄糖/pH级联响应双层微球载体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指导教师慕宏杰说。
作者:魏静、王骄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