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环翠答案”
发布时间:2024-05-21 14:41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于丛林 A+A-
-分享-

深化城乡一体 提升内涵品质

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环翠样板”

于丛林

  自2013年创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以来,环翠区积极对照优质均衡“国家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区域教育由“基本均衡”向“高位优质均衡”跨越。

  区域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环翠区以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重要抓手,进一步突出教育是“环翠第一民生”“威海中心城区第一品牌”的目标定位,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化发展新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环翠区将教育发展的长远布局与连续性、梯次化的年度目标相结合,每年将“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的重点事项列入政府“为民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为政府工作目标,出台具体的“攻坚工作方案”。形成主要领导推动、分管领导主抓、人大政协定期调研、部门联动配合等制度化、常态化举措,切实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强化体制创新。2017年,环翠区出台《关于镇街教育实行区级一体化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教育“一元化投入”“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对区域内的新校建设、设备采购、校舍升级等重大项目资金实现了区域统筹、城乡一体,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高,2022年占比达到21.77%,自申报创建优质均衡县以来,全区累计投入20亿元,开展各类教育为民实事60件。

  强化部门联动。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引领,强化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作用,建立“政府牵头、教育协调、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做到教育事项优先办、教育难事联合办,集全区之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

  扬长补短,提升层次水平

  立足环翠实际,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作为参照引领,逐条逐项研究分析,着力补短板、强优势。

  对照问题抓整改提升。为从根源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环翠区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优化城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投入1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17000个,通过高品质建设、高质量配备师资,推动每所新学校“建成”即“办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拓展延伸。同时,深入推进“区管校聘”人事改革,引导优质师资向农村流动,历年整体交流比均超过15%,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办学条件都达到省定标准,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87%,基本实现“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办学愿景。

  发挥优势抓制度创新。早在2002年,环翠区就实施了城乡学校“手拉手”成立学区的管理制度,由1所城区学校负责带动1—3所同学段农村学校的发展。2012年出台《中小学片区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将全区11所初中学校与其主要的生源小学组建为11个片区,进一步提升小学到初中的跟踪评价、学段衔接。近年来,环翠区又推出“教育协作区制度”,以区直7所初中为核心校,将全区40所学校整合为七大教育协作区,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教育管理统一实施、“教、研、训”活动统一组织、评价体系统一建构、教育质量统一检测,协作区内的学校管理由“松散式”走向“集约化”,合作由“随机性”“碎片化”走向“整体性”“系统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格局。

  聚焦内涵抓教学质量。环翠区深入落实“双减”改革有关要求,依托“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对照国家新课程实施方案与标准要求,不断强课提质。突出抓好教研改革实效,创新实施城乡学校“联片教研”“协同教研”“同类问题共研”等机制,项目化、课题化推动学科教学走深走实,先后立项“十四五”国家、省市课题106项,已基本形成“轻负优质”的环翠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打造区域特色

  环翠区将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合需求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各类创新举措,更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打造“环翠特色学校”。自2004年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以来,区级层面连续制定实施了四个“特色学校建设五年规划”,让不同发展基础的学校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至少获得一项国家级专项基地、示范校园称号,全部达到区级特色学校AAA标准,有21所学校创建为威海市级特色学校,占学校总数的53%,数量、比例在全市遥遥领先。

  培养“环翠基因教师”。以培养“专业”加“特色”教师队伍为目标,重点将“书香气质”“心育能力”“信息素养”三大基因融入队伍建设中,使环翠教师更有底蕴、更富智慧、紧跟时代。比如,在提高教师“心育能力”方面,投资500万元实施了“心桥工程”与家庭教育“百千工程”,对全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专项培训,928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及以上资质,生师比50:1。教师队伍中,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等四个梯度的名优骨干比例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培育“环翠品质学子”。坚持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师生大阅读”“优势学科共建”“研学旅行”“创客教育”等四项行动,大力实施“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着力培养“知书达礼、乐思善创、阳光出彩”的环翠学子。依托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先后获评“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劳动教育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相继承办省级教师发展论坛、家庭教育等现场会。

  科学督导,创设和谐生态

  环翠区充分发挥“督、导、评”的综合效用。

  “督”突出实效。将优质均衡创建情况纳入区级督导清单,实施5轮次专项督导,对照指标要求,逐项分析研判,对已经达标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提升,对需整改的短板问题,按照清单管理机制逐校下达督导通报,实行动态销号管理,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达标创建工作。

  “导”突出精准。以7个督导责任区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学片联动、全面覆盖”的原则,通过召开现场调度会、邀请省内专家现场培训指导等方式,从创建标准解读、短板问题指导、材料归档整理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推动各项创建工作更加精准。

  “评”突出提升。成立区级评估监测专家小组,实施系统化指导、专业化推进,推动各学校高位优质发展。自2021年起,环翠区先后3次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21年质量监测报告中,数学、体育与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等3个学科的24个指标中,达到8星以上的指标有17个(满分为10星,8星以上均高出全省、全国平均值,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环翠区进一步查摆问题,以评促改、以评促提升,推动全区教育质量朝向更优方向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等国家级荣誉。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了环翠区教育资源配置、增强了全面育人意识、提振了学校的办学信心,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系威海市环翠区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于丛林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