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四措联动推动君子文化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4-06-07 10:54 来源: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作者:陈淑芳 吕海洋 李嘉铭 A+A-
-分享-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君子文化为己任,用君子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随时随地随处感受的方式,用润物无声的方法,用循序渐进的步骤,以顶层设计、经典浸润、环境育人、寓教于节等多维度举措,让君子文化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坚持顶层设计,深化系统育人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积极倡导君子文化,把君子文化建设列为校园文化建设之首,持续推进全校性校园文化活动,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体系化的君子教育载体,系统打造学校园传统文化基因。一是成立了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多次召开君子教育论证会、研讨会、推进会和部署会,实施“君子教育”工程。二是每年下发专门文件,系统推进君子文化节的开展。三是构建校院两级君子教育活动实施体系,推进学院打造君子文化教育“一院一品”,形成基于学科专业特点的育人品牌。学校通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持续加强君子文化制度理论体系一体化建设,为君子文化教育保驾护航。

  坚持经典浸润,深化以文育人

  学校努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君子之学为突破口,将开设及落实校本课程作为君子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学校知名教授带队,从君子深广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中找到立德树人的契合点,编写形成育人教材《君子文化教育》,作为学校通识教育校本教材,从君子概念及其演变,君子类型与现代社会,君子人格与现实价值、公民身份、家国情怀、人道担当、树人体系,君子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主题,穿越时光,与时俱进,深挖忠恕、宽厚、仁德、情义、谦谦、诚信、亲和、亲民等君子的教育故事,成立校院两级君子文化宣讲团,结合经典诵读等活动,深植新时代君子教育理念,将当好新时代君子与课程深度融合。

  坚持润物无声,深化环境育人

  学校注重全环境育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进君子文化落实,涵育君子文化品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精心构建“每一面墙都会表现,每一条路都能交流,每一间教室都能渲染、每一处景致都能表达”的君子文化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镌刻有孔子行教图等浓郁君子文化特色的文化墙,让一砖一瓦皆成为君子文化教育的“教材”;随处可见丰富的君子文化元素:图书馆前广场、教学楼内立有“万世师表”先师孔子像,开设馆室君子文化教育,设文化展厅,刻诗文碑帖,楼宇建筑景致等名称也具有浓郁的君子文化特色,如明德池、文津桥、文澜桥、兼济湖等。致力于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打造成推进君子文化教育、树立君子品格的地标和阵地。学生通过深入感受君子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君子文化铭记于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坚持寓教于节,深化实践育人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依托三月份“君子文化节”,以活动为载体,以“做天地君子 行人生坦途”为主题,校院两级集中推进君子教育文化活动,以搭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持续不断地进行君子文化精神的洗礼。节日期间,通过邀请君子文化专家、德育工作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讲授君子文化精髓,推动全校君子文化学习活动,让教师学生明确当代君子,了解古今君子典型并付诸具体行动,指导个人君子行为;扎根齐鲁大地,利用威海、乳山、济南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树立君子品格,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开展“馆课一体”沉浸式教学,通过实地研学、线上观看视频等方式探寻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的君子人格;开展“君子文化节”主题征文、演讲大赛、书法大赛等内容丰富的比赛,创设争先氛围;发挥“榜样引领,典型赋能”的作用,每年年底举行“新时代君子”师生评选活动,通过构建具有温度的评价体系,使君子文化在实践和评价中落地生根。

作者:陈淑芳 吕海洋 李嘉铭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四个前置”打造赛教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深入研究和市场调研为指导,以教育部职业规划大赛为平台,创新赛教一体的生涯就业教育模式,前置机制保障、岗 ...

07-02 10:1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打造“青心禹共·石榴红”大思政品牌

近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该校教师马东在禹城大战旧址为学生授课。

07-02 10:3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 构建“联谊·共享·成长”新生态

 6月27日,“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仪式在高远楼707会议室隆重举行,标志着学校校友工作正式迈 ...

07-02 11:2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