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岐:一生只做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4-09-06 17:11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王任 A+A-
-分享-

  董凤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已退休,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俗类二等奖、北京工艺美术国际博览会国家级金奖等多个奖项。

  1939年,董凤岐出生于北京,1959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面人汤)工作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的第二代传人。

  如今,85岁高龄的董凤岐从事面塑创作已有60余年,她对面塑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令人动容。“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在她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孔子塑像》《孔子六艺》《孔子圣迹》《微塑十八罗汉》《八仙过海》《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红楼梦人物》······董凤岐创作过很多受人喜爱的面塑作品,这也让她捧回多个国际、国内大奖。

  1994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播出专题片《董凤岐面塑艺术》,对她在面塑创作领域的高超技艺进行了采访报道。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董凤岐带领学生们创作的大型面塑作品《盛世欢歌》,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主宾席,也让古老的民俗艺术面塑登上了国家级艺术殿堂,作品受到社会各界赞扬。

  在泉城济南生活近40载,董凤岐的作品融入了许多济南元素,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也成为济南面塑的代表。

  董凤岐的面塑技巧纯熟,刻画细腻,敷色华丽,结构准确,制作过程干净利落,尤其擅长塑造古典美女。她的作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汤派面塑的传统特色,而且还融合了现代艺术的精华。

  她尤其擅长捏塑古典美女,捏塑的人物造型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既有传统绘画的风采神韵,又有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专注于面塑创作的同时,董凤岐还收徒授课、传授技艺。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编写教材,宣传推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不遗余力。

  201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工作。此后每一年,董凤岐都会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授课,认真传授面塑技艺。同时,她还建立了面塑技艺交流群,与学员们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探讨和解决技术难题。

  为了促进面塑技艺更广泛地传播,董凤岐坚持收徒授课,现已正式收徒50余人,培养了多位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面塑艺术极具中国特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董凤岐的面塑表演现场都不乏观众围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特色,只有中国才有的面塑。”董凤岐常常自豪地说。

  “以面塑形,以形达情。”董凤岐与面塑艺术相融相生,相互成就,我们期待她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作者:王任

编辑:王骄 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