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中学:时政阅读写作 赋能乡村学子认知突围
发布时间:2025-04-15 10:21 来源:临朐中学作者:朱林明 A+A-
-分享-

  时事政治是开展大思政教育的富矿,是把握国家大事、塑造家国情怀的载体。在信息爆炸时代,农村娃能否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整合、运用时政信息,成为制约其综合素养提高的关键因素。临朐中学是原乡镇2所高中撤并而成的县域高中,学生来自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通过创新实施时政阅读写作教学模式,实现知识内化、思维进阶与价值塑造的融合推进,助力乡村学子突破认知边界,实现素养跃迁。

  向广扎根:拓展丰富时政阅读资源

  时政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瞭望国家发展、社会变迁的窗口。学校以“三驾马车”为学生源源不断输送时政信息。

  用好订阅时政报刊。学校订阅的多部国内权威时政报刊,蕴含海量时政资讯。我们将其融入校本课程,每周2节阅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手握摘抄本记录关键数据与观点,如“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在阅读中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增强对政策理解。精心自编时政小报。每半月编印《知行报》,设置3大核心版块。“时政头条”精选重大时政,让学生触摸国家发展脉搏;“教材链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结合,助力知识迁移;“师生论坛”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激发思维碰撞。定制时政视频。教师团队每日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精选素材,剪辑成15分钟精华视频《时政速递》,为学生呈现视听盛宴。学生观看时捕捉信息、记录关键词,随后集中精力做好笔记。利用“日观—周查—月评”机制,引导学生通过“时政微评”等作业深度钻研时政内容。

  向上拔节:趣用多样时政阅读方式

  根扎丰富时政资源沃土,用“三阶参与法”让学生在趣味阅读中拔节生长。

  搭建时政快闪剧场。课前3分钟+课上前3分钟模拟场景,如2025年全国“两会”王毅答记者问,学生分饰外交部长、中外记者等角色,用中英文交锋,教师顺势导入课程,知识在体验中迁移。开展时政新闻播报。以“DeepSeek的AI伦理挑战”为例,2名学生化身播音员播报信息,同学则速听速记,为答题训练奠基,提升语言表达与信息处理能力。组织时政思辨比赛。以时政新闻为背景,选取争议性辩题组织辩论,学生援引思政教材知识观点,让思维在交锋中提升。

  向阳开花:依托写作反哺深度阅读

  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升华,临朐中学构建“三步读写体系”。

  限时命题训练。阅读时政报刊、观看时政视频,以时政为背景原创试题,发放跨模块题组,学生在规定时间作答,提升答题能力。平台互动创作。如借助“学习强国”两会专题,师生浏览时政并理性留言,获得网友点赞,形成“认知—表达—认同”正向循环。促进论文孵化。实施全流程培育行动,指导学生围绕热点撰写《中学校园里的互联网+》《慧眼识骗局》等30余篇时政小论文并发表、获奖,提升研究与创新能力。

  向深结果:时政读写素养彰显价值

  “扎根—拔节—开花”层层推进,学校以时政阅读写作为抓手,结出学生素养提升、价值观塑造的硕果。

  有效知识内化。学生通过长期时政阅读与写作训练,将时政信息转化为与教材紧密衔接的知识储备,显著提升思政等学科材料题得分率。促进思维进阶。学生从单向信息接收向深度、全面思考转变,在活动中锤炼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能力,形成“常态化积累—结构化表达—创新性输出”完整思维闭环。引领价值选择。时政阅读写作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学生发表雄文、深入钻研,在网络治理、模拟体验中展现公民担当,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学生动情表示:“时政面前,人人平等。农村娃也可以无限接近国家大事,一样能担起时代赋予重任!”

  实践探索证明,阅读写作时政教学模式,以“供给—内化—产出”的链式设计,让时政教育实现知识习得、素养提高与价值引领有效融合,为高中尤其县城高中大思政教育提供经验借鉴,助力新时代青年带着时代烙印与家国标志勇毅前行。

作者:朱林明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一所县中的突围之路——济南历城二中的发展故事

自2001年接任历城二中校长起,李新生几乎每晚都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彼时的历城二中还是一所坐落在农村地界的普通高中——优质 ...

08-05 10:31中国教育报

多彩族韵 弦歌飞扬——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山东剧院奏响

7月18日晚,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国乐团“多彩族韵·弦歌飞扬”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山东剧院拉开帷幕。

08-07 15: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校地共解“育”之困——济南第三中学以清廉底色书写协同育人惠民答卷

 “孩子青春期沟通像‘血栓堵塞’吗?”“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动力?”……这些困扰万千家长的家庭教育难题,在济南第三中学党委 ...

08-11 15:2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