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思政课成为走心的青春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13 09:15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宋喜群 冯帆 A+A-
-分享-

  6月10日,《光明日报》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思政课成为走心的青春实践》为题报道学校思政教育新范式。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思政课成为走心的青春实践

  学生自编自演的红色舞剧、思政课微电影展映典礼……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通过对思政课程“黏性”思维建设的探索,思政课跳出课本,变成了一场场走心的青春实践。

△大思政课学生微电影展映

△演绎原创情景剧《沂蒙红嫂俺的娘》

  “‘黏性’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旨在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度融入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的深度互动,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丙元介绍。

△ “我和春晚的故事”分享会暨青春思政课

  前不久,在山青剧院,一堂以“我和春晚的故事”分享会形式开展的思政课,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当大屏幕播放起学生们在春晚的“备战日记”,道具箱上未干的墨迹、凌晨三点排练厅的加训身影,令在场师生动容。

△ 《青年之辩》《青年之思》《青年之见》学生刊物

  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积极探索“艺术场域+价值传递”的思政教育新范式。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团队将“黏性”思维贯穿于教学设计中,制定统一的专题设计方案,使教师们实现了步调一致的教学改革路线,也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为例,我们明确了以‘我的祖国·我的齐鲁·我的山青和我’为统一的专题教学设计基本思路,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在层层递进中帮助青年学生明确自身使命担当。”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晓娟说。

△学生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在思政课学习中,学生的角色也由“倾听者”变为“演绎者”,他们在课堂上把“青年之见”等学生思政见闻创作作品作为学习内容,用青年的视角观察社会,用青年的行动阐释中国力量。

△ “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齐鲁担当”大思政课

  此外,学校还成立教学督导指导专家团队,坚持每学期专家听课并一对一反馈,同时组建思政课学生信息员队伍,坚持每学期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以此来获取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最新需求,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作者:宋喜群 冯帆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在这里,触摸文化的底气——探访山东大学博物馆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10-09 14:21中国教育报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新禽添彩绿满园,生态画卷再添灵动之笔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

10-10 10:19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团队揭秘!9000年前的小豆长这样

一颗小小的炭化豆子能承载多少历史?让我们跟随山东大学陈雪香教授团队走进后李文化小高遗址。

10-10 15:54山大融媒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