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全区第一届科创节在这里举行。300余名学生参与了机器人“超级轨迹”普及赛、“探索未来”机器人挑战赛、Super AI超级轨迹普及赛等比赛,展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区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做好这项工作,该区采取了四大举措。
加大投入建强实验室。今年,投入480余万元,在6所试点校建成高标准人工智能实验室,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水平提升。在课后服务时间,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系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分学段设置梯度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热情。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校长王伟说:“在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兴趣。”
引育并举强师资。近3年,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方式补充相关学科教师50余名,保障课程开齐开足。今年,组织包括“STEAM·三创”在内的各类培训60余次,参与教师8000余人次,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素养。此外,在全区中小学推行“科学教育副校长”制度,设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岗位,吸纳在职及退休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辅导员队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水平。
课程引领创特色。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行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开发教学资源包800余个,实现了从学前教育游戏化启蒙、小学创新意识培养、初中创新思维养成、高中创新志趣发展到职教创新实践强化的学段贯通。积极联系科技馆、高校院所及高科技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开展指导活动,组织学生实地研学、参与真实科研项目,让广大青少年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教育的魅力。
举办赛事拓空间。举办第一届科创节,参与承办山东省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省级区域赛,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校园科创节,构建“以赛促学、赛训结合”的成长通道,充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中海中学获评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校,小学科学教育基地入选滨州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教研基地,莲华学园获得全省科创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学生参加滨州市第39届科技创新大赛,斩获一等奖30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9项;在今年举办的山东省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得68个一等奖、66个二等奖和87个三等奖。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和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立峰表示:“站在智能时代的潮头,我们将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夯实基础、创新课程、贯通资源,积极构建普及与培优结合、小初高学段贯通、家校社协同发力的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点亮学生的科技梦想。”
作者:毕东学 殷吉亮 苏振华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