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协同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7 08:5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唐丽 A+A-
-分享-

  近日,在第九届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参赛的教师项目“‘儒乡有礼·弦礼’学生演艺社非遗活化与文旅服务的创新创业实践”入围决赛,学生项目“礼小弦·儒乡有礼非遗创艺坊”获省级三等奖。“儒润职教·十德匠心——中职教育‘三环四步’传统文化浸润课堂教学模式”获评2025年济宁市优秀课堂教学模式。这是该校发挥儒家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校家社企网”全环境协同育人模式取得的积极成果。

  “打造全环境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要坚持创新、蝶变、匠造、争先的发展理念。”学校党委书记王玉栋说,学校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中职育人体系,以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有效整合“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育人路径,打造“五位一体,八处育人”全领域育人阵地,开发“六艺修身,七彩人生”的全过程育人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拓宽了中职生自主参与儒家文化传播与继承的新路径。

  该校依托儒家文化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搭建活动平台、组建文化团体及开展读书日、朗读会、诗词大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浸润;依托曲阜地域优势,参加《论语》诵读、开关城仪式、百姓儒学节等活动,增强儒家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借助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最美中职生”评选等活动,引导师生长知识、知礼节;打造“儒小游”“礼小弦”等学生创新创业品牌。

  该校将儒家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新生入学,学生身着汉服,神情肃穆,恭敬地站在教室前方,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逐一上前,向教师献上“束脩”,行拜师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和学校产教融合能力。学校编撰了《〈论语〉心悟》《筑梦研学》系列校本读本;成立了“和为贵调解室”,营造更加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贯彻“大思政”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遵循中职学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开放“心理辅导室”,完善心理教育硬件设施,建立“一生一档”,展演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儒润职教,七彩筑梦》;积极探索“儒润职专”、职普融合,逐渐形成“修德以育人、修学以育人、修能以育人”模式。

  该校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网络等多方合力,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共同实施感恩教育;多方联动搭建社会育人平台,构建校企教育联盟,开放教学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学与实训、学期与假期、岗位与座位等多节点育人效力,使育人方法从单一传导变为多向互动。同时,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组织法治副校长给全体师生作法治报告,在各镇街开设“职业教育大讲堂”,在农技推广、全域旅游、直播电商、农村供应链等紧缺型农村农业人才培训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维度生根发芽。

  “学校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很多。”曲阜市东宏管业设备部部长、毕业生蒋全成深有感触地说。该校加入了全国非遗技艺传承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曲阜市文旅局、孔子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现为曲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拥有6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导师和3个非遗工作室,在孔子博物馆建设了教育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聆听解说、观看藏品、互动体验感受儒家文化精髓,体验传统文化瑰宝,激发了他们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感。

作者:唐丽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奋力奏响“向海而兴”海洋特色办学新乐章

清晨,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海洋生物科普馆里,今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正围着展柜中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标本驻足观察,专业教师细致地 ...

10-13 16:0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携手海信共筑共建“一带一路”人才桥梁

日前,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群率团赴泰国,应邀出席海信HHA智能制造工业园开工仪式,并为该校首个海外“班·墨学院”揭 ...

10-14 09:1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构建“四轮驱动”财务管理新路径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校地协同、智慧赋能、教学融合、监督强基”为抓手,系统推进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着力 ...

10-14 09:1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