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山县以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黑白光影为情感锚点,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为精神坐标,融入微山湖红色文化基因,构建“历史溯源—艺术表达—数字赋能—价值引领”的跨学科育人矩阵,让红色记忆在多维课堂中立体鲜活,让爱国情怀在实践体验中落地生根,为新学期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课堂:在史料实证中触摸胜利脉搏
历史的记忆存在于泛黄的档案里,也回响在微山湖的芦苇荡里。本环节以“双时空史料对照”为核心创意,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要求,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历史、地理、英语、语文等学科的深度融合。
微山县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影像为史”的叙事逻辑为参照,引导学生对比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与微山湖抗日影像资料,从“苦难记忆”与“抗争力量”的双重维度理解民族精神。组织学生分组完成“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革命武装历史地理图谱”升级项目,在原有战斗节点标注基础上,增加“黄金运输通道”等细节图层,结合《微山县志》记载,还原“湖上秘密交通线”的智慧密码,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特别设置“阅兵式历史回响”研讨环节,将阅兵式中的新型装备与微山湖抗日武装的简陋武器进行对比思考,通过“武器装备发展”制作,直观呈现“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的强军之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胜利是奋斗出来的”,让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辉煌形成强烈共鸣,深化对“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须强军”的认知,激励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艺术课堂:在多元创作中活化红色基因
艺术可以再现历史,传承伟大民族精神。本环节创新性融合影视剧《铁道游击队》《南京照相馆》的影像叙事与阅兵式的视觉美学,引导学生用艺术语言重构红色记忆,实现戏剧、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
微山县开展“红色记忆剧场”创作升级项目,学生以铁道游击队故事为蓝本,融入阅兵式中的仪仗元素,编演红色实景剧《芦荡烽火》,集体观看专题片《这就是微山湖》。在音乐创作上,聚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与阅兵式音乐旋律的对比赏析,从音乐学视角分析“土琵琶的悠扬”与“军乐的激昂”背后不同时代的精神特质,探讨从“革命乐观主义”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传承脉络;在肢体设计上,创意编排舞狮节目《狮醒山河》,将舞狮的刚劲威猛动作与阅兵方阵的整齐步伐相融合,实现体育与艺术学科协同,构建红色精神从认知到认同的情感链条;运用扎染技艺制作剧中旗帜、舞狮道具等,用3D打印技术复刻微型阅兵模型,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
举办“光影中的传承”主题创作展,设置三大板块:“老照片新故事”——学生为《南京照相馆》、微山湖大运河博物馆中的历史照片撰写续篇故事;“烽火记忆”——用微山湖芦苇画技艺再现抗日场景;“强军礼赞”——以阅兵式、微山湖革命武装等为素材创作数字绘画。通过多元表达,将红色历史转化为情感共鸣的艺术语言。
数字课堂:在技术赋能中拓展育人时空
数字技术为红色教育注入新活力,本环节通过“线上+线下”“虚拟+现实”融合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内容,让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升级为“沉浸式感知”“交互式参与”“创造性转化”。
阅兵是国家实力的直观展现,更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在阅兵式上,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集中登场,成为国防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活样本”——陆上无人作战平台、海上智能舰艇、空中无人机组群协同亮相,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网电作战装备硬核出镜。这些装备的高信息化、高智能化特性,不仅精准适配现代战争形态演变趋势,而且直观印证了我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国防科技发展历程。微山县组织学生观看阅兵式直播,让青少年既看懂装备背后的科技突破,又读懂科技硬核支撑下的国家底气,在震撼与思考中深化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微山县开发“红色记忆数字地图”,整合微山湖6个红色片区(微山岛、昭阳、北部、湖西、夏镇、欢城)、46处红色遗址地点、51个红色地标三大板块,学生通过AR技术扫描地图触发相关影像资料,实现“扫码看历史、扫码学精神”的沉浸式体验。
举办“跨越80年的对话”数字创作活动,学生运用视频剪辑软件,将《南京照相馆》的历史片段、微山湖抗日故事影像、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画面进行创意拼接,添加旁白解说与字幕注释,制作“一分钟红色微视频”。
思政课堂:在实践体悟中铸魂时代新人
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本环节以“从胜利走向复兴”为主题,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价值贯通,融合思政、劳动、历史、社会实践等多领域内容,让精神洗礼转化为行动自觉。
组织“铁道游击队精神与强国梦想”主题论坛、“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邀请抗战英烈后人、县武装部官兵代表、党史专家、家长代表、师生代表围绕“如何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等议题发言、探讨,在思想碰撞中明确价值坐标。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微山湖革命英烈园,邀请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革命先辈的后人开展“重走先辈革命路,再游红色微山湖”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场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凝聚红色能量,自觉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弘扬者,实现认知向行动的飞跃。
作者:吴文敏、丁大庆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从经济社会的全局高度谋划义务教育,从学生成长成才的民生角度洞察义务教育,从教育强市的战略维度推进义务 ...
9月1日开学首日,泗水县教体局启动“护航开学”专项行动,局长李庆泉带队,17个包保组机关干部全员下沉,深入全县126所中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月8日上午,清脆的诵读声从济宁孔子学校传来,一场以“行拜师礼承古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