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邵瑜光荣入选。她深耕幼教31年,用“绿色教育”点亮无数童年——
理念萌芽:
从一片绿地到“绿色教育”
上世纪九十年代,眼见社会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抬头,孩子们疏离自然、家长过度包办等现象,邵瑜陷入深深思考。恰在此时,幼儿园里的一片绿地给了她灵感——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奔跑、观察螳螂产卵时的专注与欢愉,让她坚信:这才是符合生命本真的教育状态。于是,以绿地为起点,“绿色教育”理念悄然萌芽。
绿色内核:
“自然天放”与“三层五域”
“自然天放、尽兴成德”,这八字核心源于庄子“彼民有常性”的天放思想,在邵瑜的实践中被赋予了鲜活的教育内涵。“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不拔苗助长,让他们自由舒展地生长。”她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幼儿教育规律相融,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最终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此理念引领下,邵瑜带领团队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绿色教育课程》,形成“三层五域”的清晰架构: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课程、激发小组兴趣的生成性课程、关照个体的个别化课程,贯穿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五大领域,彰显着独特性、生态性与开放性。
课程落地:
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与经典中生长
在邵瑜的幼儿园里,课程从未局限于教室围墙之内。园中的老柿子树,每年都会催生一场充满童趣的探究之旅。“以前柿子熟了都是厨师摘来分着吃,后来我们让孩子主导这件事。”低处的柿子轻松摘下,高处的果实却难住了孩子们。
从设计网兜、制作钩子到搭梯子攀爬,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解决问题;数柿子的过程里,数学知识自然渗透。而大班的“神通广大美猴王”主题课程更具匠心,孩子们读故事、编剧本、选角色、排戏剧,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释放创造力。
生命课堂:
园宠“31号孙花花”的启示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园区里,山坡、小溪、农场相映成趣,小动物与孩子们共生共存,处处都是课程的源泉。“31号孙花花”的故事至今为人称道:一只意外孵化的小鹅,被孩子们冠以“孙花花”之名,成为班级第31位成员。从清晨迎接、傍晚送别,到生病时悉心照料,再到为其处理粪便并探索发酵成肥,孩子们在与小鹅的相处中,悄然完成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敬畏生命的种子就此扎根。
专业铸魂:
“三给”政策育良师
“用专业赢得尊重”,是邵瑜常对团队说的话。为培育专业教师队伍,她推行“三给”政策:给理想,通过党建引领、专业阅读与文化浸润筑牢职业信念;给专业,助力教师提升教育素养;给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专业的幼师要会智慧地爱,善观察、能识别、懂支持。”在她的带动下,“幼师不是保姆,而是专业教育者”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谈及未来,她将继续深耕绿色教育,用更科学的方法创新实践,带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启蒙教育。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