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济南高新区跑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5-09 16:28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近年来,济南市高新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增加公办园数量,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园实体化,使得全区幼儿园普惠率由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时期的45%提升至93.55%,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了全区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大步迈进。

资金投放连年创历史新高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大力发展公办园是对人民群众入园需求的尽心竭力。2018年3月,《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围绕“公益普惠” 的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紧抓基础建设,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据统计,2018年-2020年,高新区共投入使用17所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提供优质公办园学位4500余个。其中,2018年,新建并投入使用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学前教育资金投入2660 万元;2019 年新建小区配套园9所,学前教育资金投入8830万元,投入较 2018年增长近 230%;2020 年新建完成小区配套园3所,投入资金约1.2亿元,较2019年增长36%。2021年,高新区预计完工并投入使用幼儿园5所,预算资金1.5亿元,较2020年增长25%。

引导扶持民办园向普惠转型,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3.55%

在坚持“公益普惠”的发展道路上,除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高新区学前教育还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型,增加普惠性民办园资源供给。2020年2月,高新区童贝尔草山岭幼儿园完成了向普惠性民办园的转型,转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保教费由原来的2198元/月,降到了990元/月。为了扩大普惠性民办园资源,高新区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优化民办幼儿园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努力扩增 学位。仅2018- 2020年上半年,共注册民办幼儿园13所 ,新增学位2000余个。

为了鼓励更多民办幼儿园加入普惠行列,高新区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力度,采取降低房租、购买服务及奖补等方式,降低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其中,2018-2020年,高新区分别投入普惠性幼儿园补贴资金1094万元、6000万元、8200万元。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高新区坚持做好各类补贴发放共计4000余万元,保证了幼儿园的健康向优发展。当前,高新区普惠性幼儿园101所,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55%,位居济南市前列。

提质与增量双翼齐飞,多措并举加快内涵发展

为提高辖区公办幼儿园的综合教育服务质量,缩短成长期,高新区加大财政投入,高标准配备幼儿园设施设备、高起点做好环境创设、面向区外招聘高素质园长,让高新区公办园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上规划、高标准上运行、高质量标准下检验。高新区还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研水平,让教师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通过一系列系统培训,我们提升的非常快。”高新区贤文世家幼儿园教师王宏伟说,“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培训,让她更加尊重和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也更容易把握幼儿的兴趣点。

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以专家引领为重要保障,以成果转化为重要目标。当下,“一体两翼、课题推进”的研究路径已确定,高新区学前教育也焕发出内涵式发展的新活力。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认定省级示范园16所,省级一类园46 所,省级二类园13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超70%,实现了全区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大步迈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十四五”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南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扩大优质幼教覆盖面,以新面貌、新业绩努力实现高新教育“幼有优育、幼有善育”的学前教育发展新局面。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09-01 15:50济南市教育局

济南市济阳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动

 9月2日,由济阳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 ...

09-03 11:02山东教育新闻网

8.57万份青春答卷!请查收济南中学生的这份成绩单

随着暑假的结束,济南市2025年中学生暑期志愿服务“公益合伙人”计划正式落下帷幕。8.57万人次中学生以青春之名躬身实践 ...

09-08 14:56济南市教育局、青春济南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