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济南市槐荫区有23所新建学校及幼儿园陆续投入使用,仅西客站片区就有15所,可以提供2万余个优质学位,兑现了家门口享受一流教育的承诺……”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1月11日,“全国主流媒体看槐荫教育”活动拉开帷幕,十余家媒体记者走进槐荫区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近距离了解槐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党员教师上演脱口秀
学校党建工作求创新有特色
早上8:30,“全国主流媒体看槐荫教育”活动第一站来到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该校教师吕欣现场展示了题为《我心中的一面党旗》的脱口秀。该校党支部书记秦蕊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创设了“微党课——党员教师脱口秀”和“政治网格”两个党建特色品牌。
该校党支部书记秦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17年底正式调任阳光100中学分管党建工作时起,她就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党建工作从“新”字上下功夫、在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下做好党建工作。前不久,济南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到校检查党建工作后给予了这样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阳光100中学党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槐荫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性开展党建工作的认可。
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学校德育品牌化建设
记者在营东小学看到,美术课中,学生们正在感受和体验京剧舞台、服装、脸谱的艺术之美,进而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信息课上,老师利用学校教学电子平台进行网上观摩、欣赏,带领开展京剧动漫研究;语文课中,学生们正在体会京剧台词、唱词的文学语言之美;品德课上,教师结合京剧经典剧目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舞台表演中的生活描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国粹京剧有机融入了日常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打破边界,融合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在各形式的活动实践中。”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校长董庆峰向记者介绍说。据了解,2008年,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率先开始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董庆峰把京剧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索,研究编制年级专用课程,另外还创编京剧剧本,组建学校少儿京剧院,让学生不仅要学唱,更要自己创作角色,实现了普及与专业成长相结合、传统文化由输入到输出的转化。2019年,由董庆峰编创,学校少儿京剧院的小演员们表演的原创少儿历史京剧剧目《千古知音》获得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优秀创作奖。
在营东小学里除了显而易见的京剧特色,济南“二安”文化也渗透进了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和课堂教学之中。当问起引入“二安”文化缘由时,董庆锋告诉记者:“李清照、辛弃疾是济南本土名人,以他们为代表的的‘二安’文化也是济南独特的文化符号。认识‘二安’,亲近济南,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能够深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
配套齐全,交付及时
让孩子们享受家门口的好学校
位于西客站兴福寺路附近的新建学校——济南市槐荫区恒新小学自2017年投入使用后,已有几个年头。记者走进学校,迎面而来的是整齐的建筑,高配置的硬件设施。据附近居民们回忆,当时搬进新建成的居民小区,除了收房的喜悦,还有一项“福利”让大家激动不已。作为小区的配建学校,济南市槐荫区恒新小学也于当年7月建成交付使用,9月开学迎来了首批新生。记者在恒新小学看到,学校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目前共有一至五年级的学生1477人、教师83人。学校除教学楼、实验楼外,还有一座室内体育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4个硅PU标准篮球场地、2个硅PU标准排球场地等,美术、书法、音乐、舞蹈、计算机等专用功能教室近几年也已逐步配备到位,教学场地和学生活动空间十分充足。
打造品格教育“样本”
跑出“幼有优育”加速度
义务阶段教育蓬勃发展,幼儿教育也不容忽视。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9年启动品格家园共育项目以来,全区已建立了37所品格教育示范园,37所品格家长学校,实现了园所品格文化建设、幼儿品格发展、家长教育理念与素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四位一体发展,形成全国品格教育的“槐荫样本”。
走进济南市槐荫区济水上苑幼儿园,随处能看到绘本中的人物和场景,逼真的人物和立体道具,让人仿佛置身在梦幻的童话王国,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的日常生活,也“诉说”着他们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在教学楼二楼,还有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济水故事小剧场”,孩子们在这里上演绘本故事剧、皮影戏、手影故事,学习故事中的榜样,内化为自身优秀品格。
把“减”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延时“官方带娃”频出妙招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在槐荫区,各项创新性的“双减”举措也全面开花。做实做优课后服务,各中小学校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在课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把家长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把孩子的发展作为行动目标,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记者走进槐荫区学校探访发现,每天下午4:30,在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小学的校园里,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各功能教室里,射箭、版画、书法……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操场上,鼓号队的同学们正在认真排练,轮滑社团的同学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你来我往积极练习;神农坊里种植着中草药植物,是学生们学习劳动技能的实践基地……“双减”政策落地后,类似这样的特色课程便成了课后延时服务的主阵地。
据了解,今年4月2日,槐荫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公布了槐荫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教育兴”促“西兴”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一年强基础、两年展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并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有效落实。
“今年,我们槐荫教育创造了四个历史之‘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之最、合作办学成效之最、师资建设人才创新之最、特色品牌教育之最,这些都把党史学习教育切实转化为破解制约槐荫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槐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一年里,槐荫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践行‘三牛精神’,向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奋勇迈进。”槐荫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孙悦琛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获悉,2025年济南市(不含莱芜区、钢城区)“中考”报名参加考试共78018人,普通高中类招生指导计 ...
足球绕杆射门、仰卧起坐挑战、音乐素养展演、科学实验操作……7月2日,在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东城逸家小学、科航路学校 ...
“一二一,一二一……”暑假期间,每天早上六点半,几十个孩子会在社区志愿者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凤凰国际社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