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增设6000临时停车位、考生免费乘坐地铁……中高考期间,济南这么做
发布时间:2025-06-05 14:50 来源:山东商报 A+A-
-分享-

2025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将于6月7日至10日进行,济南共设13个考区38个考点;中考将于6月13日至15日进行,共设14个考区112个考点。为做好高考、中考交通安保工作,保障考试安全顺利进行,全市公安交警全力为25.8万名考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全力开展“城市静音”行动。

深化城乡道路交通治理提升行动,启动高等级巡逻管控模式,围绕150个考点,部署1328名警力、659辆警车,加强巡防管控和视频巡检力度,严查乱鸣喇叭、飙车“炸街”等违法行为,暂停考点周边占道施工,创造安全、安静、和谐的备考环境。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听力考试、6月15日上午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将提前10分钟对考场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大型货车、农用车、大功率摩托车及各类高噪声车辆驶入,依法查纠机动车乱鸣喇叭等交通违法行为。

二、全力开展“安全除患”行动。

集中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及时完善考点周边标志标线,安排警力提前到位疏导;全面检查110个学校195辆送考车辆安全性能、车辆营运许可和驾驶人从业资格,加强安全教育,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三、全力开展“暖心服务”行动。

每个考点周边安排104个定点疏导岗和多组交警铁骑,在加强指挥疏导的同时,将主动为有紧急需求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帮助。接送考生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时,按照“先考试后处理”的原则,优先放行、事后处理,保障考生按时参考。

四、全力开展“临时准停”行动。

全市在考点周边道路设置6000余个临时停车泊位,设置标志并安排人员引导车辆有序进出、规范停放;对违停车辆、“僵尸车”将加大查处力度,确保道路畅通安全。

五、全力开展“交通诱导”行动。

充分借助济南交警新媒体平台和路面交通诱导屏,强化交通诱导服务,及时准确发布路况信息,引导社会车辆绕行,减少考点周边交通流量。

六、全力开展“联勤联动”行动。

提前制定全市考点周边道路交通保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全力配合试卷押运,并主动与气象、城管、应急等启动联勤联动,及时掌握中高考期间天气情况,适时采取管控措施,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

设置爱心候考区、开辟爱心通道

济南地铁多举措护航中高考

6月7日至10日、13日至15日,全国高考、济南市中考先后举行,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在项目建设与地铁运营两大领域协同发力,推出一系列举措,努力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应考环境,全程为考生保驾护航。

济南地铁今年正式加入“绿丝带”爱心助考公益行动,依托公共交通网络优势,推出五大类贴心服务,力保考生出行无忧:

畅行无忧,应对高效

全线网启动“考生畅行”服务,加强运力保障,优化车站与调度联动机制,确保突发大客流时考生也能安全顺畅通行。同时,车站强化了寻物机制,民警、失物招领处与车站紧密协作,线上线下快速响应,解决考生物品遗失的燃眉之急。

应急补给,有备无患

各车站客服中心均设置了“考生补给站”,站内精心准备了内含必备文具的“考试文具包”、解决日常小麻烦的“泉馨百宝箱”以及应急的“爱心药箱”。雨衣等物资也免费提供,随时应对考生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

温馨驿站,静心候考

在临近考点的地铁站,特别设置了“爱心候考区”,配备桌椅、应急医药箱、饮用水等,为考生及送考家长提供安心休憩的空间。其余各站客服中心也常备医药箱,应急关怀触手可及。

持准考证的考生及最多2名陪同家长,可享全线网“考生绿色通道”优先安检及免费乘车服务。2号线彭家庄站、3号线奥体中心站还精心布置了寓意美好的“状元门”,以满载期许的仪式感,为考生送上“金榜题名”的诚挚祝福。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济南槐荫青少年的“红色印记”之旅

暑假中,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槐荫青少年们绘制了20余条多彩暑期研学实践路线。接下来,请跟随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的青少年 ...

08-01 15:15济南槐荫教育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脚步与诵读中活起来

 盛夏时节,一场跨越鲁、豫、皖三省的文化探寻之旅落下帷幕。平阴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了“读着《道德经》进鹿邑”暑期综合性社会实 ...

08-04 09:4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

 近日,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来自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4个国家,以及江苏、 ...

08-05 09:54中国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