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花样 多点静思
发布时间:2020-08-17 10: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孟新霞 A+A-
-分享-

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又到了,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当务之急。

某机构对初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都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应,学习状态出现了较大起伏,并直接影响了学习质量。其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如小学了,从而导致语文成绩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现象。一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着开设学科多、坡度陡、教学难点集中等难题,原有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

为搞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我校六年级团队和对口初中的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多次研讨。研讨活动内容全面,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发现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业要求以及训练重点都有所不同,也发现了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学习兴趣不足、语文成绩有所下降的原因。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教学理念的衔接,全面了解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寻求一问多答,注重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缺少对答题深度的引导;初中的语文教学,迫于中考的压力则单刀直入,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以致学生感到失落。如何做到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较好地向初中的语文教学靠拢呢?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观念,在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全面了解初中标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课文解读要深入一点,课堂“花样”要少一点,教学内容要整合、要延伸。初中对语文教材的解读更加深刻一些。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课文时遇到“钻进去”的要求,觉得无处下手。所以,当小学生升入六年级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把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这需要在课堂中增加静思默想时间,增加自主练习的时间。小学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情趣,而中学的语文教学则偏重于理性。怎样从感性的语文教学过渡到理性的语文教学呢?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增加一点理性的成分,减少无用的开场白,少一点简单的提问。而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一点感性的成分,以便学生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顺利完成过渡。小学语文教材里出现的很多名家在初中教材中再次出现,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安排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而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出现在两个衔接的年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学生提前接触过了,等升入初中后再次接触时,无疑会降低学习压力。中学里要求阅读的部分课外读物,若学生在小学阶段提前阅读,也可以使初中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

中小学的教法是不同的,小学里更多地体现了帮扶,而中学里体现的却是自主学习。七年级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就是一个规范批注范例,便于学生自学。学生只要边读书边看“批注”,就可以将阅读进行到底。现在,部编版教材在小学也涉及了批注式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逐渐放手,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预习,二是写简单的批注。要把预习当作规范的作业来对待,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渐提高的。


作者:孟新霞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