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17 10:5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甄业芳 A+A-
-分享-

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基础逻辑训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压制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新课改的推行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因此,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

影响当前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因素

知识水平不足。扎实的知识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小学虽然都开设有数学课程,但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不能将一些基础知识串联起来,进而灵活运用,导致其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一向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数学理论知识,很少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授课模式很难让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数学这类逻辑性质偏强的科目,相对较难且枯燥,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得不到满足,难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加强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措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师生课堂交流,加强实际操作等。

改革传统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学习兴趣不高,思维难以得到真正的训练,教学效率与效益均较低。小学数学教师应清楚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主要是组织者、指引者。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授新知识时,抓住小学生好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可以在授课途中穿插“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锻炼其反应能力。例如,在讲授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设置几道相同加数连加的口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抢答。解题时,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讲师,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上台给同学们分享,从而加深知识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借助日常生活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知识难度较低,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一些基础数学知识。结合小学数学的知识水平与小学生简单的生活经历,适当设置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小数乘除法时,可以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看到物价标签,请求孩子的帮助,让孩子去计算“1.2元一斤的蔬菜买2斤会花费多少”,抓住小学生想帮忙的心理,刺激其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生活经历,合理设置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此举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爸爸生日时买了一个蛋糕,平均分为3份,请问爸爸的那份生日蛋糕占总的几分之几?爸爸作为寿星如果要多分得蛋糕,应该怎么分配?鼓励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信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知的欲望。”数学学习的魅力之一在于有时一题可以多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学生应充分调动大脑进行发散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应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教学效果通常比单一讲授式教学更好。例如,在讲三角形、长方形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向学生提问“如何将其划分为4个相同的三角形”,请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激发其探索与学习的欲望,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甄业芳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