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善于化解家校矛盾
发布时间:2020-09-07 16: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 刘真标 A+A-
-分享-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校长,我也经历和处理过一些家校矛盾。在一次次的“闯关”后,我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策略,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这些策略和经验对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会之一:建立家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学校应探索建立家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组建家校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搭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可以由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教育领域专家、法律专家、教育心理专家以及社区干部等组成专业团队,对发生的各类家校矛盾进行调解。同时,要明确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的工作规则、人员力量和工作方式,让家校遇到矛盾的时候有规可循。当矛盾纠纷需要调处时,委员会可以调配力量,保证调解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平公正。针对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委员会可抽派专人了解情况、实地调查、制定调解方案、现场调解,本着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综合措施,耐心疏导,协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共识。

体会之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家校矛盾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判断争议事件及其涉及的责、权、利。比如,遇到因教师管教学生而引发的家校矛盾时,应首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正确区分惩戒与体罚,依法处理。要完善家校危机化解程序和应急处置预案,调查和处理家校争议要依照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要坚守法律底线,尤其是面对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校闹”行为时,不能一味地妥协、迁就,不能为息事宁人而牺牲教师的利益。

近年来,体罚、家校矛盾等教育事件频频成为社会热点并引发争议。个别家长正是抓住这一点,通过网络炒作、“校闹”的方式进行维权,甚至不惜以捏造谣言来达到目的。学校不是执法部门,打击校闹,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维护教师合法权益,需要执法部门依法介入。

体会之三: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网络舆论容易使家校矛盾更加复杂。一些自媒体为抢热点、吸引眼球,刻意捕捉教育事件,将家校矛盾与冲突肆意放大,断章取义,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通过网络升级矛盾,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而家长和教师也极有可能在网络舆论中受到更大的伤害。学校应重视舆论引导工作,通过积极工作争取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努力避免家校矛盾升级为社会舆论事件。

作者: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 刘真标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