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9-07 16:5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莒县小店镇中心小学 赵广涛 A+A-
-分享-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必须重视的一门科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那么,科学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学习过程中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观察能力,培养直觉思维的最有效方法是主动观察,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如教学《植物的花》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能够说出花的名称、气味、颜色及花瓣的多少,还能观察到其开放时候的姿态,但对花的结构特征很少有学生涉及。我就把花拿到讲台上,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先观察表,然后观察里,就像层层解剖似的对花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花瓣是被什么托住的,花瓣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相同,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等等。按照这个观察顺序,按照科学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去看,还要去想,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设置疑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想让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必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此,我在课堂上会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如在教《声音》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这一知识点。然后,我提出问题:是否每把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纷纷做起实验来。实验完毕后,学生们发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当我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做出了很多假设。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做各种对比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就不同,发出的声音当然也不同。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迸发灵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融知识、能力为一体,从而迸发灵感思维。如在教《水的浮力》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在水中玩橡皮泥,怎样才能让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很多学生触类旁通,从船的构造中受到启发,把橡皮泥捏成船形。讲这一课时,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很起劲。正是这种实践性的动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起到了助推作用。

围绕同类型问题组织,培养归类思维

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发散的,头脑中有很多想法,正确的与不正确的混杂在一起,那么,在创造性思维发散后,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归类思维。这种思维就是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在教《鸟》一课时,我让多名学生介绍一种自己认识并熟悉的鸟,并逐一说出它的特征。这时候,有一名学生把农村常见的蝙蝠归为鸟类。我没有立即指出来,而是继续让学生介绍。他介绍完毕后,我启发学生们去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得出了鸟类的特征。这时,我让之前说蝙蝠是鸟类的那名学生说一说。他恍然大悟:“蝙蝠不是鸟类。因为蝙蝠没有羽毛,没有喙,所以不属于鸟类。”教学中,我们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围绕问题去组织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泛的联想、想象和猜测中挑出一种最为合理、最接近事实的方法和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类思维。

作者:莒县小店镇中心小学 赵广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