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无定法,但有顺序!6个锦囊送给年轻教师
发布时间:2020-09-15 14:12 来源:教研网 A+A-
-分享-

新的学期开始,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人生。面对繁忙的工作,你也许会感觉慌乱无措,不知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甚至还没能克服上课时的紧张情绪。不要紧,这六个教师成长的锦囊送给你。

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教师成长也不例外。

虽然教师成长没有所谓固定的“攻略”,但很多在摸索中成长的教师,都曾试图勾勒从懵懂的新教师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所必经的过程。

以下教师成长的六个关键顺序,与诸位年轻老师共勉。

初上讲台:先站稳,再站高

初上讲台,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讲台“站稳”,让自己被学生所接受,先踏踏实实地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做一个称职的教师,然后再想办法让自己在这个讲台上再站高一些。

如果没有理清楚这个顺序,初为人师的热情往往会被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浇灭,遭遇许多挫折,甚至被这些挫折打倒。

课堂教学:先仿照,再创造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仿照,仿照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再次学习上课。

仿照的时候,教师要抱有一颗谦虚的心,仔细地看,专心地听,用心地去思考,自己要仿照的这堂课的课堂结构是怎么样的,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怎么样的等等,自己上课时要留意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注意检查课堂效果。

在刚仿照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请几位同学科的教师来听听课,听他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照之后,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了,教师就可以尝试着进行创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了。

学生谈话:先求同,再求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单纯而又复杂。

当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谈话时,别把他们简单地当成小孩子来对待,更不要居高临下,以长者的身份展开说教。

学生的想法有时候会与教师的想法不一样,教师要试着俯下身来,平视学生,不要急于否定他的想法,而是要做个耐心的倾听者,静静地听,听到合理的地方时可以微微点头。听完之后,再重复一下刚才学生所说的主要内容,让他感觉到教师是在关注他的,然后对他合理的观点表示赞赏。

最后,当学生的情绪不再激动的时候,再用委婉的口气讲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用有力的事实来说服他,给他留下思考的空间。

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面对学生间的矛盾,教师不可能袖手旁观,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在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状态感染,要头脑清醒,不要先忙着解决事情,而要先思考该怎么样去解决学生的心情。

学生期望:先成长,再成功

教师生涯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我们都希望他们个个都能成才,取得世俗成功,但与成功相比,成长和成人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该是先成长,再成功。我们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常规工作做好,不要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

教师要尽自己所能,营造良好的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并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然后,教师才能与学生谈成功,并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天赋,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自己成长:先升值,再升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完美规划,但现实往往与理想会有一定的差距。要学会接受暂时不可改变的许多客观状况,在培养好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应该有所追求,努力让自己“升值”。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进修,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争取形成自己的书面成果。

教育系统开展的各种教学、科研、德育等方面评比活动要积极参加,在磨练中让自己慢慢成为骨干教师。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