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 不负韶华
发布时间:2020-09-21 13:5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沂源县历山街道振兴路小学 李慧颖 A+A-
-分享-

2018年初冬,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下,我作为年轻教师积极报名参加了学校对重庆市石柱县的支教帮扶活动。

2019年2月22日凌晨,带着沂源县教体局和学校领导的嘱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飞往重庆的飞机,踏上期盼已久的支教旅程。傍晚,我和同事们抵达石柱县城;再经一路泥泞、颠簸,到达大山深处的临溪镇小学时,已是半夜。

次日清晨醒来,我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大山、瓦蓝的天空。闭上眼睛,我吸一口大山微凉却极其新鲜的空气,准备用饱满的热情去拥抱临溪镇小学。

上班第一天,我结识了五年级(1)班的43名淳朴可爱的学生,他们眼睛里透出的真挚令我无比激动。可是,接下来,他们那七嘴八舌的家乡话却把我难住了。这时,班里几名学生用普通话“翻译”给我听。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我趁机给学生秀了一段山东话。同样,他们也没听懂。于是,我与学生达成了第一个共识:我们都讲普通话。

语言沟通障碍很快就被消除了,可是学生的书写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第一次检查他们的作业时,我发现他们那歪歪扭扭的字很不工整,不像五年级学生的写字水平。几天下来,我发现,他们没有固定的时间练字,班里有字帖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我征求他们的意见,并约定好每天中午挤出20分钟时间练字,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鲁渝一家亲。大山里的学生很想认识一下我口中的山东学生。于是,我策划了石柱县临溪镇小学五年级(1)班和沂源县历山街道振兴路小学四年级(3)班的学生“手拉手”活动。车马很远,书信很慢,学生们认认真真地誊写着自己的信。我准备好信封与邮票,他们还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小礼物,书信和礼物承载着我们的期待被寄往山东。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齐鲁大地的小笔友们给我的学生回信了!几名拿到信的学生欢呼雀跃地读着名字分发信件,男生高声炫耀着自己的新朋友,女生则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像是在和自己的小姐妹分享秘密。从此,鲁渝两地两个陌生班级里的素不相识的学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多了一份远在千里之外的牵挂。

任教一段时间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在生活、学习上给困难学生更多帮助,我决定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我走上了家访的道路。山路潮湿、崎岖,脚下满是青苔,运动鞋不时打滑,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我开展家访活动。相反,放学后与学生一起回家成为我心目中一道美好的风景。

一次,我来到女生萱的家,推开门,只见房间空荡荡的,略显冷清。萱正在淘米做饭,听到我的声音后就扬起湿漉漉的双手朝我跑来。我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在浙江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萱很懂事,在爷爷、奶奶下地干活的时候会早早地把饭菜准备好,并且懂得照顾劳累的爷爷、奶奶。她的懂事让我有些心疼,但萱的性格很开朗,拿出家里的相册给我介绍她的家人。当说到自己暑假会去浙江和爸爸、妈妈团聚时,她满脸洋溢着幸福。像萱这样的留守儿童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假期,因为他们在假期里能与千里之外的父母短暂相聚。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对这群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了。这是因为,他们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足以让我尊重、理解、学习的坚毅、勇敢与担当。

我想:我能为学生做的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养成能够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心灵不再孤单。我把教室里盛放杂物的橱子收拾好,和学生一起建立了班级的图书角,制定了“图书管理公约”,买了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看到学生拿到书时脸上浮现出的惊喜与期待,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我与他们约定:我每年给他们买书寄去。我认为,寄去的是我寄予最深思念的课外书,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礼物。

万水千山,不负韶华。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并且收获了无数值得回味一生的感动。这些学生的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会成为我教育事业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奉献的力量之源。

作者:沂源县历山街道振兴路小学 李慧颖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