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17 11:0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贾真玉 A+A-
-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正在从满足家长的孩子托管功能向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转变,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能够满足幼儿人格塑造、正确价值观塑造的需求,教学理念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阶段,其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从懵懂到清晰、从好奇到认同的启蒙阶段,是身体发育、性格培养、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对日常活动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有着天然的理解和接纳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千年的美德,根植于民俗文化、社会活动中。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一种文化教育资源,并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日常活动策划方案,使之融入幼儿教育。这样做,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理解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中秋节前夕,一位教师为幼儿园策划了一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的简单介绍。

开展诗词鉴赏活动

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语言优美,非常适合用来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秋节前一天的上午,幼儿园各班级教室内都张贴了能够烘托中秋节氛围的大型连环画。其中有踏青赏月的卡通画,也有阖家团圆的照片。教师按照每幅画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幼儿学习不同种类的古诗词。

例如,在展示赏月的卡通画之后,教师教给幼儿一首唐诗《古朗月行》。幼儿被“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优美诗句吸引了,他们的想象力随着《古朗月行》展现出的意境不断增强,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美丽境界。又如,在展示一张阖家团圆的照片时,教师教给幼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介绍了人们在中秋佳节与家人团圆、一同赏月的习俗,让幼儿感受厚重、沧桑的历史。

制作活动用的装饰道具

诗词鉴赏活动结束后,教师宣布,中秋节当天要组织一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幼儿们都非常兴奋。接着,教师介绍了活动流程,并宣布将在演出会场展示幼儿制作的装饰道具,随即带领他们开始制作活动。

首先,幼儿观察教师制作装饰道具的过程。随后,教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三四名幼儿组成。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小组的幼儿分别完成粘贴彩带、剪切纸张、缠绕胶带等工作。幼儿知道装饰道具的用途后,工作得非常认真。

在装饰道具制作完成后,教师要求幼儿们互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带领他们收拾好剩下的材料,把地面打扫干净。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精神的浸润。中秋节的节日气氛被调动起来,传统文化渗透进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组织才艺演出活动

中秋节当天,幼儿园组织了才艺演出活动。早上8点多,教师带领幼儿前往会场并依次就座。首先,主持人用热情的开场白欢迎参加演出的师生和前来观赏的家长。接着,一名幼儿用稚嫩的嗓音说道:“尊敬的老师、家长、伙伴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师生和家长热烈鼓掌,并对这次演出活动充满期待。随后,教师带着几名幼儿走出人群,把他们亲手制作的装饰道具放在会场四周。当家长们得知这些装饰道具的来历后,都鼓掌、赞赏。接着,演出正式开始,幼儿们依次上台表演了古诗朗诵、歌曲演唱等节目。这些节目把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

(作者单位:滕州市东郭镇中心幼儿园)

作者:贾真玉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