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提升学习力
发布时间:2020-11-23 16:4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刘军 A+A-
-分享-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方式开展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应从兴趣入手。在语文教学中,可怕的是学生不动脑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或学生害怕因提错而被别人讥笑,遭到批评,以致有疑而不敢提,课堂因此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所以,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质疑的兴趣。

其次,抓住课文难点,引导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有了向老师质疑的意识后,我们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可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一是要弄清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二是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三是要提出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在书上做简单记录。学生基础不同,所提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出比较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在课堂学习课文时解决。这样,就使学生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地投入思考中,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的培养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可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质疑。课文标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标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布置《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预习作业时,我就用课题诱发学生质疑:“同学们,读了这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问:“谁要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的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有的还问:“他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了吗?”通过质疑,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教师也可顺势理出本文的主线问题,让学生带着主线问题预习。

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质疑。课文中的关键词对理解全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在《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个“拴”字用得实在妙,巧妙地将读者引向深入。“拴”字理解了,也就很容易感受到姥姥对“我”的爱。于是,我在此处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姥姥的剪纸真的就那么结实,可以像绳子一样把我拴在屋檐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的不再仅仅是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更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关爱。

质疑无疑是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好方法。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主动,获得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作者:刘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