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绿色课堂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09 10:32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周建华 A+A-
-分享-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就是我们要建设的绿色课堂。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但过往很多学校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其优点是速度快,却常常将课堂教学肢解为某些环节,这种“套路”式的推进往往“短视”和“短命”。我校的绿色课堂建设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整体性展开——

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统整取向,从分解割裂到融会贯通。既重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与同伴的关系、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更要由原来重视认知层面的知识习得转化为重视情境之中的知识综合运用。我校提炼的绿色课堂目标表述模板为:学生经历X(学科学习活动)+能(会)Y(应会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发展(提高、体会)Z(学科思想和方法、关键能力)。

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核心取向,从全面覆盖到深度理解。教学或按教材内容组织,或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进而深度理解学科的整体性、逻辑的连贯性、思想的一致性、方法的普适性和思维的系统性,从而克服以往教学的碎片化。

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取向,从单向传递到建构分享。教学方式的实践取向,一要注重课堂权力下放,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参与和选择;二要注重任务驱动,从“听中学”过渡到“做中学”。

课堂教学评价:强调个性取向,从整体划一到多元开放。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目前教师较为普遍的能力短板。我们引导教师在具体运用评价量表时,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多元开放,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步。

绿色课堂在学校由点到面地推进,我们把握了以下策略——

建构“三航课堂”制度。“启航课堂”,有面向新教师的达标课,重在课堂教学合乎规范;“领航课程”是针对骨干教师开设的研究课,重在揭示课堂教学规律;“自航课堂”则是专为名师摆台的示范课,重在展示他们独树一帜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发挥优秀课例的引领作用。优秀课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以例说“事”,通过课例讲述绿色课堂中的教学故事;以例说“法”,通过课例阐述绿色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例说“理”,通过课例阐述绿色课堂教学原理和规律;以例说“人”,通过课例阐述绿色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优秀课例要靠教师个体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用心用力去思考、凝练、提取,靠备课组对教师的优秀课例进行概括、总结和提升,靠教研组和学校用理论框架反思教师的经验,并将优秀课例加工成学校组织学习的素材。

把握绿色课堂的基本原理。情意原理,是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序进原理,是按照知识发展的逻辑线索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活动原理,是精心组织各类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深度学习活动;反馈原理,是运用反馈调节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发展。

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教师的角色,要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最终致力成为“隐身者”。“隐身”以后,教师要把功夫花在提高自身设计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能力上,花在提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实施、评价及矫正的能力上。

引导教师“顶天立地”。“顶天”的,该是教学理念;“立地”的,应为教学基本功。我们引导教师将教学基本功这一“软件”练成“硬件”。一位教师,如果教学基本功每天进步1%,那么一年下来,他的教学基本功就是年初的30多倍;但如果每天退步1%,一年下来,就只是年初的0.03倍,这个账算起来很“可怕”。因此,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地练习基本功,教师们方能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周建华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