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式历史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1-01-26 14:5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晓燕 A+A-
-分享-

研学式历史教学法主要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其一是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不讲的学生就不会,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其二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背诵,对考试中大量出现的材料分析题只会套用死知识,不会具体史料具体分析,即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欠缺。

百度上对研学是这样解释的:“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研学式历史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史料研读,提升学生分析史料及应对各种类型材料题的能力,助力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

2019年,高中必修教材改版为《中外历史纲要》,改变了原来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为册的专题史编排方式,注重时序性。近几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方式、考查维度与高考的衔接越来越紧密,均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以考查学科关键能力为关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注意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与技能,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基于此,加强初高中衔接不仅有助于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长期学习历史的兴趣。

研学式历史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学习新课前一天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预习,学生预习的依据是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学案的编订参考课程标准,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在通读课本的前提下填写,将相应的知识点在书上画出来并标注相应的信息。通过这样的填、画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做到心中有数,起“水过地皮湿”的作用,长此以往还能起到引导学生自学及方法指导的作用。

第二步,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再一次深入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通过两遍强化以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大致有了印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填写学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点要进行集中讲解。

第三步,对每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是着重解决的问题,主要以史料研读的方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史料的来源主要是课本、PPT课件和学生手中的习题。

第四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历史事件的主要知识点,即构建知识脉络。 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的脉络。

第五步,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背诵,每节课都要为学生留足掌握一个重要知识点的时间。通过强化记忆来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这样能够延长知识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

其实,研学式历史教学法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我将在实际教学中使其更加完备,实施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当然,由于学生水平能力存在差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升的程度和水平不一,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作者:潍坊市寒亭区实验中学  王晓燕)

作者:王晓燕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