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巡班“巡”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08 08:3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邵瑜 A+A-
-分享-

邵瑜 正高级教师,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教学能手。

“园长是在幼儿园走来走去的人。”如果问园长是干什么的,很多孩子都会这样说。孩子眼中园长的走来走去,其实就是幼儿园园长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巡园看班。

2015年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在我园,园长“巡班”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课程领导方式。园长通过巡园看班及时观察、了解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落实情况、班级一日活动组织情况、教师状态、幼儿发展情况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工作计划、科学决策、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但园长巡班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以评价考核为目的,则会引起教师反感,造成园长与教师关系紧张。如果为巡班而“巡班”,没有目的地走马观花,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园长巡班,到底该怎样“巡”?“巡”什么?

发现问题点

发现问题是创新发展的起点。一位管理大师曾经说过:“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园长巡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并督促改进。

我园一直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将巡园看班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幼儿园实施“走动式管理”。

园长巡班首先要善于观察幼儿园里的人。孩子和教师是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是幼儿园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每天早晨,只要在幼儿园,我都会站在大门口迎接孩子来园,观察他们的情绪状态。如果发现情绪异常的孩子,除了与教师沟通外,在巡班的过程中也会重点关注。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是巡班过程中要重点观察的,萎靡不振、忧心忡忡、情绪低落的,要及时了解原因,提供支持,化解不良情绪。

园长巡班时还要善于观察幼儿园里的物。物品摆放是否规范、有没有闲置浪费现象、有没有安全隐患,透过这些表面现象,能够看到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是否到位。

比如,有一次,在巡班过程中,我发现走廊里原来摆放在墙边的木头墩子,被移到了悬空栏杆边,这就形成了一个可踏面,如果有孩子踩着木头墩翻过栏杆,就会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经过了解,原来教师想在这里布置一个活动区角,完全没想到会造成安全隐患。之后我们在全园进行了此类问题的隐患排查,出台了物品摆放规范,增强了教师的安全意识。

因此,园长能不能以敏锐的视角,发现薄弱环节隐藏的风险点和问题点,极为关键。

了解需求点

在管理中,只有真正了解教师、孩子的需求,才能做到精准施策、提供支持与帮助。有时候,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也能了解到教师及孩子的需求,但并不一定全面和精准,而在实践现场反映出来的需求,则更加真实和准确。

因此,园长巡园看班过程中,除了边走边看,还要耐心倾听教师、孩子的想法,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

近几年,随着我园集团化办园规模扩大,新教师越来越多,在巡班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集体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较弱,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不高,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每次活动过后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提出,希望多观摩优秀活动。于是,我及时组织管理团队找原因、定策略。

首先,开展管理人员精品引领课活动。管理人员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他们高水平的引领课给新教师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其次,针对经验型教师、骨干青年教师、新教师分层开展研课、磨课、展示课活动。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每位新教师的执教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以需求为导向的活动开展,也使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除了教师,还要重点了解幼儿的活动状态,倾听其想法,了解其需求。一次,我走到一个大班,孩子正在区域玩游戏,教师在很认真地观察孩子的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不时有孩子过来问教师:“老师,我们可以在这里玩吗?”“老师,我可以玩这个吗?”“老师,我想用一下毛线,你能帮我找一下吗?”教师积极回应孩子,并及时提供了帮助。

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是孩子对班级游戏场地、材料缺乏支配权,才导致他们不断地询问、求助教师。

事后,我与教师进行了沟通探讨,针对如何让孩子拥有游戏材料、场地的支配权进行讨论,提出了材料摆放、游戏规则调整等改进方案,并跟进调整,大大提高了游戏质量。

捕捉闪光点

在巡班的过程中,园长如果一味发现问题,就会在幼儿园形成紧张氛围。园长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一些先进典型和优秀做法,在幼儿园进行推广和宣传,使教师共享经验、相互激励,让教师产生被认可、被肯定的自豪感。

我园保安王师傅是一位退役军人,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孩子和蔼可亲。有一年,我们分园刚开园一个月左右,一天早晨我在门口迎接孩子入园,惊讶地发现,王师傅叫着每个孩子的名字和他们打招呼:“××小朋友,早上好!”短短一个月时间,他竟然记住了全园300多个孩子的名字。于是,我们将王师傅的事迹拍摄成视频,在全园教职工、家长中进行宣传,他的用心激励着每一位教师。

巡班中,我也会随机将师幼互动的精彩瞬间、游戏材料的巧妙运用、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有价值片段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拍下来,进行简要点评,并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全体教师,让大家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分享经验教师的专业自信。

确立生长点

在巡班过程中,我经常会捕捉到很多有价值的瞬间,引发教师思考、分析与判断。但部分年轻教师受专业水平、观察视野及思考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敏锐地发现事件的价值点并有效利用,这就需要园长有效指导,拓展价值点。

在巡班时,我经常会随机和教师进行研讨,启发教师的思路,自然渗透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我把这种方式叫作“走动式微教研”。

在我园绿色教育课程研究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进入了瓶颈期,怎样让课程更具园本特色,更适合我园孩子?我们一直找不到突破的路径。

直到有一天,我在巡班时,发现厨师师傅在柿子树上摘柿子,一群孩子在树下看。每年柿子成熟季节,厨师师傅都会摘下来捂熟后再给孩子吃。我突然闪出一个想法:如果孩子来摘柿子、捂柿子会怎样呢?

于是,我紧急叫停厨师师傅,随机和教师进行初步探讨:如果把这件事交给孩子来做会怎样?教师顿时兴奋起来:“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们中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教研,进行价值判断,架构活动,生成了摘柿子、数柿子、捂柿子、吃柿子、画柿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制作工具、摘、数、捂、称、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揭晓了关于柿子树的奥秘,掌握了捂柿子的方法。

这次活动让我们最终确定以园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构建土生土长的课程,为我园绿色教育课程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总之,园长巡班,是“看—听—研—思”的过程,是提升课程领导和管理能力的过程,更是走进教育现场、寻求不竭教育发展动力的过程。

作者:邵瑜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07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管理

作者:邵瑜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