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发布时间:2025-08-07 16:2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波 A+A-
-分享-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你看,先把泥巴放进模具里,然后按压,用这个泥弓把多余的泥割下来,再装上芦苇哨……”我拿起桌上的木棍,又捏了一枚芦苇哨,经过一番熟练的操作,一个小公鸡便成型了。当我吹奏公鸡身上的吹孔时,清脆的哨声便在教室里回响。学生露出惊讶的神情,继而热烈的掌声响起。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家门前望不到边的连片芦苇及芦苇地里的大量红泥,那些红泥是我儿时最钟爱的玩具制作材料。当我将泥巴带入课堂,与学生一同玩耍时,除了栩栩如生的小公鸡,还有会“哞哞”叫的小水牛、会“喵喵”叫的小猫,以及会“汪汪”叫的小狗。这些泥玩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能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在制作这些泥玩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体验到动手制作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这些民间玩具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

  我从没想到童年的爱好能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我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乐此不疲。小时候,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捏泥巴,喜欢那些在我手中逐渐成型的小动物,喜欢吹响它们时带来的那份简单的快乐。而现在,这个爱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深入学习民间泥塑,我认真学习研读现当代民艺专家的著述,反复阅读《中国民间玩具简史》《泥模艺术》《中国民间玩具造型图集》《中国民间玩具图形》《中国民间泥彩塑》等书籍;为了搜集收藏民间泥塑作品,我的足迹遍布9个省,累计收藏作品2万余件;为了精进泥塑技艺,我遍访名师,先后拜“沂蒙泥塑第一人”程学义、洛房泥塑艺人张玉明先生为师,融汇各地泥塑艺人的精湛技艺;得益于同事、同学及朋友提供的信息,为了获取优质红泥,我总是迅速赶赴施工现场,无论是南海水库清淤施工期间,还是体育局东边施工时,我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多次,拉回不下10车的红泥——那是难得的原材料啊!

  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为我配备了高标准的民间泥塑教学工作室、专门的民间泥塑展示陈列馆,展柜中陈列着来自甘肃、宁夏、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各式泥塑作品。这些在他人眼中或许不够精细的泥塑和泥模,对我而言却是无价之宝。即便在周六、周日,我也乐于到工作室亲手捏制我的红泥巴。那些成桶的泥巴、各类模具、半成品及成品泥塑,都是我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教学素材。

  民间泥塑艺术让我与学生紧密相连。我们在课堂上共同探索、创造和欣赏美。每次看到学生因为做出了一个满意的泥玩具而露出的笑脸,我都深深地感到满足和幸福。这份幸福不仅让我实现了自我价值,更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真谛——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去传递美好。

  (作者单位系滨州实验学校)

孙波向大家展示他在拜访济南“兔子王”传承人周秉生先生后,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亲手制作的“兔子王”(王鹏/摄)

作者:孙波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