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阳光
爱与等待
发布时间:2025-10-10 08:5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毕霄燕 A+A-
-分享-

  9月,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已凉爽宜人,但正午还是骄阳似火。

  中间接班,第一堂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教室,不知是“何方神圣”在等着我,但心想:“孩儿们,前世需要我们五亿次深情凝视,才能修得今生的师徒!”如我所料,课上那几个眉来眼去、隐隐窃笑并搞怪的小鬼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一看就是“利益共同体”。一次课上,我叫其中一个回答问题,他假模假式地答非所问,引得他的同伴哈哈大笑。于是,本着杀鸡儆猴的原则,我板着脸批评了他,可效果并不理想。我发现,在他们眼里,小圈子的“共性”比他们的“个性”更重要,所以我要当他们的“拆分机”,重新打破,再当他们的“黏合剂”。

  小A似乎是他们的灵魂人物,在这群小鬼中人缘不错,于是我有意接近小A。通过几次深入聊天,我发现他有一点不同于别的孩子。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12—18岁属于第五阶段“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使其生理和心理达到协调。一个有自我同一感的少年,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知道自己可以追求理想,有主见、不盲从,小A正是这样的少年。这时,张绪儒校长提出的“要对孩子足够好”的理念发挥了巨大作用。“育人先育心。”老师若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使你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理,对学生而言也只是“正确的废话”而已。小A写一手好字,我以崇拜的语气问他:“你写的毛笔字这么洒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的?”“二年级。”他羞涩地说。“字写得这么好,证明你能坐得住、有毅力,也证明你的观察力非常好。练毛笔字先临摹,临摹不到位就写不好。同时,我相信你也是一个有自制力和执行力的人。因为书法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你的字证明了你本身就具备这些素养。我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要加油,老师相信你。”我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说。经过几番关切和鼓励后,小A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了,成绩也有所进步。在他的影响下,那几个“志同道合”的小鬼也收敛了许多。为此,我奖励了他们巧克力,并拍照发到家长群里,同他们一起分享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但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常有反复,教师要不断去纠正。有一次上课,小A故伎重演,小“共同体”把课堂搞得喧闹声此起彼伏。我没有理会,只是沉默了几分钟。小A首先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慢慢地,教室也变得鸦雀无声了。课后,我把小A叫过来问:“你今天有点膨胀了?想放飞一下情绪?”他又低下了头。我说:“今晚去食堂,我请你,你想吃啥就吃啥。美食能治愈人心。”在食堂里,小B(他的“共同体”成员)羡慕地说:“老师,你也得对我这么好!”我笑着点头,心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后来,我买了些零食放在办公室里,让小A拥有零食支配权,奖励上课表现好的小伙伴。因为他表现突出,班主任让他当了班长。我相信,在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下,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孩子。

  有时,教育的难处是你的关怀和鼓励未必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反而给他们留下“单纯、好糊弄”的印象,所以需要让学生读懂我们的善意。

  再说一下小C吧!他平时性格温顺,不和老师顶嘴,不与同学吵架。课下,在老师面前,他谦和有礼;课上,面对老师的授业解惑,他却置若罔闻。这是一个对学习极端厌恶、可又不得不进学校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会因无聊而违规,玩小东西、叠个纸、看闲书等。某天,我讲着课,发现小C趴在桌上;走近一看,他的腿上放着课外书,正读得津津有味呢!我轻轻拍了一下他,把课外书合上,塞进他的书洞里。他马上强烈反驳:“不给你学了!”接着,他又趴到了桌上。我意味深长地说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啊!”下了课,我约他到办公室,亲切地问:“告诉我,你有16岁了吗?”他点了点头。“你也算成年人了。我们两个成年人开诚布公地聊聊刚才的事,可以吗?”他红着脸说:“嗯。”我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刚才课堂上的事情。我正讲到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发现你走神,走过去提醒你,你却说不给我学了。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任性的话啊!你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到学校来读书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为了学校,不是为了自己。’一个成年人,还没想通读书是为了谁,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是家长过度的呵护和老师无端地让步造成的,这是我们的错!若再不及时制止,将来你用这种任性的态度步入社会,一不合意就撂挑子,你说,谁受损失?公司吗?公司可以再招人啊!”小C马上识趣说:“我会丢了工作!”我点点头:“这件事不是我小题大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教材,都可以教育我们,‘生活即教育’。我管你,可能得罪你;可是一味顺着你,我就不配做老师了,这不是真正对你好。老师帮你理顺是与非,你能懂老师的善意吗?”这时,他笑了,说道:“老师,我懂了,谢谢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育首先是人学,所以只有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理解教师的善意。当教师以爱和关注的名义要求学生做出改变时,虽然他们内心有触动,但行动上因惯性使然,需要一段启动加速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即使现在的付出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学生的响应,甚至可能当他们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醒悟,但请相信,我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当我们怀着爱心、耐心、诚心、善心来对待学生,启发、劝导学生,他们终究会有所动。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让他们在爱和良善中自由绽放。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毕霄燕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小插曲引来“规则”重建

教育的目标不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吸收上,更要以规则为原点,塑造学生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共情,建立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促进内 ...

10-10 08: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爱与等待

 9月,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已凉爽宜人,但正午还是骄阳似火。

10-10 08: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现场会不应囿于“会议室”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行政会议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决策与执行脱节、管理与教学分离、校际发展失衡。基于此,我们启动了以教育现 ...

10-11 15: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