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教育现场会不应囿于“会议室”
发布时间:2025-10-11 15:2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石运青 A+A-
-分享-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行政会议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决策与执行脱节、管理与教学分离、校际发展失衡。基于此,我们启动了以教育现场会为核心的会议改革,引领教育现场会走出“会议室”。

  会议组织形式的创新是改革的关键突破。对此,我们建立了标准化的“六环节流程”:经典诵读展示文化传承成果,器乐展演呈现艺术教育成效,社团活动体现个性发展,大课间观摩展示体育锻炼实效,课堂观察检验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提炼管理经验。每个环节都注重实践性和参与性,比如在经典诵读环节,不仅展示背诵成果,还组织学生开展家谱制作、经典情景剧表演等延伸活动;在课堂观察环节,重点考察学科融合情况,如数学课如何融入劳动教育案例。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改革的鲜明特色。在干部层面实施“五个一”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校长带头听课、参与活动、学习技能,以此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在家长参与方面,我们把每次现场会都设为开放日,设置亲子共读、活动观摩、意见反馈等环节,累计吸引1200人次的家长参与。在校社联动方面,与社区建立双向赋能机制,既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驻校授课,又向社区开放学校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管理效能的提升是最直接的改革成果。通过建立问题收集、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事项落实周期由15天缩短至5天,重点任务完成率达93.6%,教学问题整改率从61%提升到97%。这些数据背后是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会议室决策”变为“现场解决问题”,从“材料检查”转为“实地观察”,从“行政命令”走向“专业引领”。

  师生发展是改革的核心收获。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构建了“双轨并行”的展示体系。国家课程重点突出基础学科素养,语文强调演讲能力,数学注重解题思维,英语侧重情景对话,科学强化实验操作。校本课程则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模块:晨诵午写课程分年级系统推进经典诵读和书法练习;器乐普及课程确保每名学生掌握两种乐器演奏;体能训练课程通过科学的跳绳体系提升学生体质。这些课程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如在经典诵读中融入德育元素,在器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内涵,在体能训练中培养意志品质。

  教师普遍反映“会议时间减少一半,办实事增加两倍”,12名教师在区、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100%的学生掌握经典背诵和乐器基础,在省级跳绳大赛中获得三项第一名,体质健康优良率显著提升。这些变化印证了改革的方向正确、方法有效。在我们的努力下,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获评区级“教育工作优秀单位”,获得“改革创新奖”和“协同育人奖”;在区教学质量抽测中被评为“进步最大单位”。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校际差距明显缩小,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实施上述改革,我们提炼出可复制的“三三”机制:在改革维度上,实现场景、主体、机制三个方面的转变;在运行模式上,建立收集、处置、反馈三个方面的闭环;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增值性、综合性三种评价。该机制不是简单的流程再造,而是治理理念的革新,其核心是把会议变成推动工作的抓手,而非形式主义的过场。

  干部作风转变是改革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角色转换—共情体验—专业引领—服务赋能—持续改进”的提升路径,干部每周下沉时间显著增加,教师满意率明显提升。这说明,只有干部真正深入一线,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多元共治是改革的活力源泉。家长、社区的深度参与,不仅带来了资源和支持,而且形成了教育合力。有一名家长在反馈表中写道:“看到孩子自信地展示才艺,积极参与活动,我真切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这种认同感成为推动改革持续深化的强大动力。

  智慧化建设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我们将开发智能会议系统,实现议题生成、决策预测、数据自动分析等功能,用科技赋能管理升级。目前,已初步搭建平台框架,计划在下学期试点运行。标准化推进是持续发展的保障。正在编制的《教育现场会操作手册》将涵盖常见场景的指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使改革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生态化发展是长远目标。我们计划牵头组建“乡村学校治理联盟”,定期开展区域交流活动,共享改革经验,共建发展平台。

  临沂朱保小学的会议改革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方式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工作重心从形式转向实质、发展动力从外驱变为内生的转变。这些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完善取得的。这场改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改变要从最日常的工作着手,发展要用最务实的方式推进。会议改革的本质是工作作风的转变,是管理理念的革新,是发展方式的升级。它告诉我们,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务实改革逐步实现的。

  (作者单位系临沂朱保小学)

作者:石运青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小插曲引来“规则”重建

教育的目标不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吸收上,更要以规则为原点,塑造学生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共情,建立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促进内 ...

10-10 08: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爱与等待

 9月,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已凉爽宜人,但正午还是骄阳似火。

10-10 08: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现场会不应囿于“会议室”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行政会议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决策与执行脱节、管理与教学分离、校际发展失衡。基于此,我们启动了以教育现 ...

10-11 15: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