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补”法
发布时间:2021-04-01 09:3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刘淑斌 A+A-
-分享-

关于《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它对我们的教育有诸多“补”的启发。有如下案例为证。

一名高中女生没有学习动力、厌学,身体反应是头疼、失眠。具体情况有5点:一是头晕、胸闷、气短,二是缺少朋友,三是不愿意学习,四是认为自己学不好,五是自责、内疚、焦虑。

原因为:该生性格内向、敏感,不愿向同龄人敞开心扉,并受课外读物的影响,认同自己的忧郁气质;个子疯长,气血供应不上,中医讲是“大气下陷”;受身体症状影响,无法静心学习,逐渐丧失自信心;她本来要强、向上,但学业难度大,力不从心,又因家长对孩子出现问题反应激烈,加剧了孩子的内疚和焦虑程度。

这,需要补什么?

首先要给孩子“补”好身体;然后是“补”心态,包括孩子和父母的心态;最后要“补”的是关系。

“补身体”。如果是孩子身体的原因,最好是中医加西医,饮食加运动,全面调理。“补心态”,一是孩子心态。通过心理咨询、读书引导和师长关爱等,让孩子接纳现状,不急不慌,安静地度过这段困难时期。二是家长心态。在孩子的高中阶段,家长大都处于“癫狂”状态,深信“高考定终身”,唯恐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补关系”,一是补“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补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读书、参加课程学习、请教“高人”等增进夫妻关系,以此给孩子创设良好心态的外部环境。二是补“亲子关系”。父母要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升自己的育子理念及家教水平。有了这个基础,用“技巧”去构建亲子关系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一个案例。一名初中男生喜欢玩手机游戏,周末进家门就玩,返校前几个小时才去写作业。家长打他、骂他、摔手机都制止不了,他迷恋手机愈演愈烈。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玩游戏是现代人普遍的娱乐方式。家长强制性地不让孩子玩,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其实,玩手机并非有错,只要孩子不沉迷于手机游戏,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仍然发奋读书,就是好孩子。倒是一些家长反应过激,不尊重孩子,不信任孩子,防范过当,以致引起孩子的不满。这个案例中,孩子玩手机不是真问题,父母打骂孩子、摔手机暗含的“控制、不尊重、不信任”才是真正的问题,也是孩子后来过度迷恋手机的原因。所以,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疯”,比如与孩子一起玩益智类游戏、动手类游戏、外出旅行类游戏,与孩子一起在游戏里陶醉,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语言、操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预防“牢”破,需要我们给“羊”“补钙”,还要提升其“与狼共舞”的能力。这就是“亡羊补牢”给我们教育“补”的启发。(作者:刘淑斌,潍坊滨海国际学校)

作者:刘淑斌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