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闪烁着光辉的“艰苦奋斗”的思想,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入实践。我们学党史,应从中提高修养,汲取力量,身体力行,做新时代艰苦奋斗的模范。
从历史中走来
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即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这个训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反贪污反浪费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文献。
1934年1月,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中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中,第一次提出了“艰苦奋斗”这个科学概念,并把“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与“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紧密联系起来。
1938年4月,毛泽东在《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再一次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贯彻“勤俭建国”方针,独立自主实现了很多历史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了艰苦奋斗精神。
进入新发展阶段
我们党关于“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自始就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一直坚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奢侈浪费、虚荣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一些官员的贪污、明星的畸形收入、网上不劳而获的炫富等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感情。
我们党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贪污浪费现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进行坚决打击和严厉预防。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科学引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对贪污腐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进行惩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全党干部郑重告诫,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倡廉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铁尚需自身硬”,提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对餐饮浪费现象,在2013年1月和2020年8月,分别结合社会形势作了重要指示。
当前,我们党已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肯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不断深入人心,节约大行其道,浪费越来越不被待见。
从自身做起
我们学党史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务求实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身做起。
渊源有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贤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民间亦有“向阳花木早逢春,勤劳人家先致富”的说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笃定初心,践行使命,革命先烈啃树皮、吃草根、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定局面。“毛主席的一件睡衣”“腰缠万贯一路乞讨的刘启耀”“红军战士的半截皮带”“焦裕禄的一把藤椅”“孔繁森八块六毛钱的遗物”……这无数的人物、无数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这是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财富和历史动力。
立乎其大。我们要从大处着眼,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保障国民粮食安全、能源接续,关乎子孙永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久大计。当今世界,公共资源供应短缺已困扰全球,疫情叠加下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生存与发展仍是人类的首要课题。历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争夺能源之战,未来的战争或许没有硝烟,但未必不更加残酷。我们必须进行思想上的革命,从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的高度,革浪费之弊、除奢靡之气、禁铺张之风。
落实落细。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细微处见功夫。要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开始,从家中、从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起。曾有人计算过,“1公斤大米大约有4万颗米粒,我国有14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可节约35000公斤大米,每年就可节约1260万公斤大米。”党员同志还要先行一步做好模范,掌握理论做领跑者,重视调研做践行者,做好群众工作,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作者:刘宝璋,系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
作者:刘宝璋
编辑:周玉森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