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顺应和陪伴
发布时间:2021-08-16 08:2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王秋红 A+A-
-分享-

园长轮岗,是教育管理的一种常态。它不仅意味着一名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在物理空间上发生了转移,更意味着工作内容、工作方向的转移。从一所幼儿园转换到另一所幼儿园后,摸底新园情况、融入新团队、引领新发展,都是园长需要迎接的新挑战。而对新员工的管理,更是挑战中的挑战。

2018年8月,宁波市北仑区进行了新一轮园长轮岗,我离开了耕耘16年的霞浦幼教,来到新蕾幼儿园。面对新的团队,我在思考:是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嫁接到新蕾,还是在尊重园所已有基因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我选择了后者,并不断尝试着在顺应中陪伴每一位教职员工,在静待中见证每一个人的绽放。

共情式陪伴,提升后勤人员主人翁意识

知新课程、创新管理、纳新团队、暖心环境、同心家园、悉心保育是新蕾教育品牌得以实现的六大途径。但作为悉心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往往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部门。为了共同树立优秀幼儿园职工形象,我将食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盲点详细梳理,并带领管理层补充相关规范细则。

落实之初,有些食堂人员表现出应激性的情绪波动,坦白说,我的内心是急切的。于是,我在食堂忙碌的时段主动卷起袖子帮个忙;看见工作人员每天提热水要绕一大圈子,就立刻想办法做设施改造,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工作量;在他们提出蒸汽消毒柜滴水影响地面干燥时,我第一时间安排后勤改善下水管道……

慢慢地,食堂人员“要给孩子们做出更好的饭菜”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日常工作更是尽心尽力,园内有大型活动他们也时常会主动帮忙。

手牵手陪伴,提升教师个人效能感

新蕾的教师很年轻也富有朝气,他们亟须在机遇与平台中绽放智慧,增加底气。“示范引领、格物致知”就成了我陪伴教师提升效能感的座右铭。

有成长期的教师要参加区内比赛,我带领骨干从教学切入点的确立、材料的删选、环节的推敲、细节的打磨协助她全力准备,成就了参赛教师第一名的好成绩。赛后,教师感慨地说:“我太幸运了,感谢团队的助力,让我体验了复盘式说课和同课异构式汇课的教研氛围。”有教师处于职业瓶颈期,我就会陪他们聊聊自我规划,鼓励他们借着区基本功比赛的契机突破舒适圈,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职业的激情与自我价值认同。

在领做一次教研、领读一本好书、领干一件小事的不断实践中,教科研室的教研精准性提升了,师训参与度提高了,师幼互动也更有效了。

守望式陪伴,提升教师职业自信心

在工作中,教师难免遇到挫折,这时作为管理者的园长,就需要用守望者的态度去陪伴教师,坚定地告诉他们“不要怕,迎难而上”。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从鼓励中重拾信心,坚定前行。

2018年,新蕾幼儿园除了更换园长,园内也经历了中层“大换血”。时任科研组长的张岚老师临危受命将业务核心转为教研,起初她担心自身经验不足,与幼儿园追求的教研品质有差距。我鼓励她,看到问题迎接问题,就能解决困难。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她,因为岗位变动,有时会流露出不擅与下属、家长沟通的困扰,我也会用自己的故事宽慰她:“碰到事不怕事,冷静分析迎难而上。”

当她向我请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时,我从“有方向、有取舍、有缓急”三要素入手,支持她在举一反三中领悟工作之道。如今,她不仅成了业务副园长,评上了区名师,还承担了全区兼职教研工作,在教研和管理工作中都更加自信了。

在幼儿园中,为了更多教师的成长,我还借助行政走廊的绽放角,鼓励教师定期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让他们在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中提升自信心、幸福感。

34年的教育生涯里,我经历了多种角色的转换、多所幼儿园的磨炼,也见证了多届孩子的成长、多批教师的蜕变。我始终认为,教育要顺应教师,顺应孩子,精心陪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蕾幼儿园园长)

作者:王秋红

《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15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保教


作者:王秋红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