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发布时间:2022-07-29 14: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陈兵男 A+A-
-分享-

  幼小衔接问题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密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近期,疫情再次暴发,幼儿园工作被按下了“暂停键”,教师开始居家办公,幼儿开始居家学习。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大班幼儿的家长们产生了焦虑情绪,原因是孩子即将度过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升入小学了。为消除这些幼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近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云”端互动和指导活动。

  “云”端家长会使家长初步了解幼小衔接

  笔者认为,如果在儿童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就不会产生障碍,从而顺利迈过这个关口。幼小衔接工作很复杂,不是让幼儿学会几首古诗、认识多少汉字就可以了。鉴于此,新学期伊始,幼儿园通过线上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什么是正确有效的幼小衔接”,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幼小衔接的重点内容和巨大作用,了解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存技能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倡导家长重视幼儿的心理准备,并且以此为抓手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质。经过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云”端班级群使幼儿享受宅家生活

  教师在班级微信群内发起“我的日计划”“劳动小能手”“每天都运动”“我是小书虫”“亲子阅读绘本”等活动,幼儿们自愿参与、主动“打卡”。有些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将与活动有关的图片、视频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向小伙伴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同他们分享快乐。同时,教师针对幼儿分享的图片和视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且写几句鼓励的话语。笔者特别建议家长重视“亲子阅读绘本”活动。这个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了绝佳的亲子共读机会,让家长找到通往孩子心灵的捷径。亲子陪伴和师幼互动让幼儿在居家学习期间依然感受到师长的关爱。一名家长在群里给我留言:“这些活动促使孩子萌发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质。我给老师们点赞!”

  “云”端多途径助力家园携手

  幼儿园利用问卷星向幼儿及其家长征集如下问题:“你向往小学生活吗?”“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阶段,你心中还有哪些困惑?”教师们将问题回答整理好后,在微信上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推送公众号文章《上小学,你准备好了吗》,并且以图片、视频、短文等便于理解的形式,给家长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专业书籍《入学早知道》。这本书非常实用,提出了培养幼儿8项习惯的秘籍,便于教师指导家长全面了解幼小衔接,还能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消除入学焦虑。这样,家园携起手来,从幼儿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4个方面做好准备,共同面对幼小衔接这只“拦路虎”。

  教师在“云”端为家长释疑解惑

  受疫情的影响,师幼不能面对面沟通、交流。但是,教师们始终挂念每名幼儿的生活和成长。每周,教师们利用钉钉、微信等软件与班级中每名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幼儿分享居家学习生活的快乐,提醒幼儿要动静结合、学习和锻炼两不误。同时,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这期间,有些家长向教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没有适合父母与孩子一起玩的小游戏?”“什么时候教孩子学拼音合适?”“孩子平时总是坐不住,可是玩积塑时却能坐很长时间,这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通过素材推送、“云”端交流等方式为家长释疑解惑,家长们纷纷表示感谢。

  目前,教师和家长们都盼望着疫情早日消除,继续深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使衔接更具实效性、操作性。(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单位: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

作者:陈兵男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