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3+N”路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0-09 15:51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作者: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第二小学 王国潘 A+A-
-分享-

近年来,胶州市李哥庄镇第二小学扎根乡村办教育,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以“突破传统、创新发展、卓越成长、德艺双馨”为目标,开展“3+N”路径实践探索,立体化、多维度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思考力、教学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明显,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之路。

一、做好“三个计划”,梯级培养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效应,全面引领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1.实施“三项”成长行动计划。一是上好“二小气质课”,每月突破一项传统思维,设计一项创新发展工作,干成一项卓越成长出彩事。二是推进“新秀·能手·名师”的青蓝工程,推出“品牌教师日”“成果发布会”等活动。三是举行“Steam大讲堂”,推广教学成果。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的教师成长在二小、成功在二小、成名在二小。

2.探索“六步”体验培训计划。邀请教育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培训、听课等,引导工作室成员对照自身工作,学习反思,肯定成功点,明确失误点,梳理困惑点,撰写感悟点,让教师快速成长。探索形成“备、学、写、讲、做、成”六步培训体验旅程,让教师人人乐学善思、会学深思、悟学省思。

3.推行“名校名师”向学提升计划。充分利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利用我校是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的优势,定期派出干部、骨干教师到核心校定岗帮扶、跟岗学习,提升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科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多方面的“软实力”。二是学校联合胶州市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共上一堂课、共研一个课题等,深化与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让名师参与、听评、指导课堂,在名师引领、带动中提升。目前,我校已先后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活动10余次,参与教师60余人次。

二、搭建“三个平台”,多元“补给”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协同建设好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功。

1.专题培训搭平台。学校专心研究班主任培训,一是成立班科联席会,班级以班科联席会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讨论教育教学现场共性问题的优化策略,共同策划各类班级活动的实施与落地。二是家校共育中,开展好家庭教育活动,引领家长通过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开展“三步五环节”案例教学活动和家长积分制评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开办“校长沙龙暨班主任思享会”“家校沟通金点子分享会”等活动,总结剖析班主任管理、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应对策略。四是开展班主任悦读行动,完成三个规定动作,即师生同步阅读、“校长读书有约”“互联网+”阅读,营造“人人能读,处处会读,时时可读”的良好氛围,让班主任从书中学管理、在实践中懂管理。

2.温情管理联平台。注重情感交流,实行人文管理,关心、体谅班主任工作中的困难,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是出台相应保障措施,学校干部定期深入班级,着力加强人文关怀,不仅关心教师工作需要,更关注其生活需要。二是开展“校长送生日祝福”活动。每当教师过生日,学校总会送上“四件套”:一张生日贺卡、一个团扇形状的精美铁制书签、一支镌刻着校名的质朴木杆签字笔、一个带着校徽的精致U盘。在向教师表达生日祝福的同时,让教师的心与学校贴得更近了。

3.考核激励筑平台。建立《班主任一日工作条例》,制定《李哥庄镇第二小学高品质班主任的10个好习惯》,明确工作标准,压实工作责任,规范班级管理。完善向班主任倾斜的政策和其他激励机制,以此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学校每年举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对年度优秀班主任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并把班主任工作成绩和表现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举办班主任论坛,开展“班班到”活动,发放“博雅”班级流动红旗等,培养班主任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打造一支懂教育、高素养、善管理的班主任队伍。

三、实施“三项方略”,精准施策

1.订单式培训。开发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课程,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围绕“如何上好第一课”“细读文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等,精心定制培训菜单,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建立培训成果反馈报告制度,做好外出学习的二次培训,推出“青年教师成果发布会”,如“我的课堂变化”“我的课改故事”“感悟教育”“我的课题研究”成果展等,注重经验积累、总结和提炼。

2.抱团式成长。开展协同教研,将每学年的4月和9月定为教学研究月,弘扬教坛工匠精神,探索、实践“双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在磨砺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旨在实现“四真”课堂,即学为中心真落地、深度学习真发生、核心素养真发展、学业负担真减轻。其过程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课、磨课阶段,选定课题,研读课标,不断打磨、修订、量身制作课例,通过磨理念、磨学情、磨反思,获得螺旋式上升。第二阶段是课例展评阶段,教研组成员分工合作参加说课—主讲教师进行课堂展示—评委团现场点评。第三阶段是总结回顾阶段,各教研组开展专题教研。语文组开展“习作教学研讨”“绘本阅读教学研讨”“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等活动;数学组开展“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同课异构展示”等活动;英语组开展“魅力课堂研讨”活动;其他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心理健康教育研讨课”“科学研讨课”等活动。学校还开展“我的成长之侣”师徒结伴活动,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同盟”,形成联帮带、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促使青年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化引领。指导青年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明确成长方向。引领教师加强读书学习,丰厚育人底蕴。引导教师善于自觉研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夯实青年教师基本功,围绕“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重点抓好普通话、三笔字、课件制作、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基本功。在校内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风采大赛,采取必赛项目和选赛项目相结合的办法,个人、团队、学科分别参与,各展所长,提升教师教学力。加强课题研究,研究如何做到切入口小、与课堂相关度紧密,如何提炼做法,融入案例、反思、体会等,让成果服务于专业成长。

四、遵循“三个原则”,专项“配备”

遵循“三个原则”进行“双结合”,把临聘教师和挂职教师结合起来,制定详细的成长计划和培养目标。

1.先培训再上岗。学校组织临聘教师、挂职教师与骨干教师合作出示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诊断课,通过剖析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帮助临聘教师和挂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专业能力。

2.先熟悉再熟练。严格临聘教师和挂职教师的规范管理,认真学习《李哥庄镇第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备课、上课、批改、检测、辅导等各教学环节的要求。进行工作“一日流程”培训,从到校到离校,对每个环节进行梳理,对每个岗位进行分工,使临聘教师、挂职教师快速融入学校管理。

3.先考核再评价。对临聘教师和挂职教师常规工作进行定期指导和监督检查,每月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按照工作质量和教学业绩进行等级评价,突出教学实绩,切实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组织中层干部与临聘教师、挂职教师进行谈心谈话,让大家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提高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工作合力。

教师有信仰,教育有力量。学校在探寻教师从教气质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大气、正气、灵气、生气、锐气”发展到今天聚焦教师人格魅力、知识结构、育人过程、理念思维和教育境界的“和气、才气、智气、童气、匠气”。如此,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育人成就感和从教荣誉感,并向着最美的教育春光前行。(来源:《山东教育》小学)

作者: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第二小学 王国潘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策略探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 ...

07-11 10:5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深耕“五优化”沃土 激活“五力”生长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教师成长生态圈构建方略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以深入落实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 ...

07-11 10: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育心赋能”滋养学子向阳拔节——临朐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临朐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锚定“塑心健行,育德润才,助力临朐学子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大力实 ...

07-11 10: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