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学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5-03-12 11: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董九红 A+A-
-分享-

  民间游戏,这一源自民间生活、历经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不仅仅蕴含着丰富的娱乐价值,更在教育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意义。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民间游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

  民间游戏与语言教学融合,开启智慧之门。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情感交流的载体,而民间游戏以丰富且多样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素材,为幼儿提供了天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以“猜谜语”这一经典游戏为例,它不仅仅是对幼儿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语言的盛宴。教师精心挑选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谜语,如“白天隐身夜里忙,嗡嗡嗡嗡叫不停,采得花蜜酿成糖,人人夸它勤劳王”,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新词汇,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谜语往往蕴含丰富的自然知识或生活哲理,幼儿在解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增长了见识,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世界的探索欲。此外,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察等,模拟社会交往场景,不仅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而且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回应他人,提升了语言能力。

  民间游戏与数学教学整合,为教育注入新活力。数学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幼儿而言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如何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幼儿乐于接受的学习内容,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民间游戏凭借天然的趣味性,为数学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以“跳格子”游戏为例,教师巧妙地利用地面或纸张绘制出格子图,并在每个格子上标注数字。幼儿在游戏中跳跃,每到达一个格子,就需说出对应的数字或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这种融合了身体活动与数学学习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欢笑与运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序、计数及基础运算,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同样,“七巧板”游戏也是数学教学的一大法宝。幼儿通过拼摆不同形状的板块,尝试构建出各种图案。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而且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逐渐熟悉了各种几何图形,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民间游戏与艺术教育结合,为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奠定基础。民间游戏中的剪纸、泥塑等传统活动,不仅承载着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扬,而且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的生动课堂。以“剪窗花”为例,教师首先向幼儿展示一系列精美的窗花剪纸作品,详细讲述每幅作品背后的文化寓意与动人故事,以此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与好奇心。随后,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幼儿手持专为儿童设计的安全剪刀,在五彩斑斓的彩纸上小心翼翼地剪裁,努力尝试创作出独特的窗花。这一过程不仅仅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学会了如何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同样,泥塑活动也深受幼儿喜爱。他们通过揉、捏、搓等多种手法,将看似平常的泥巴塑造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造型,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娇艳欲滴的花朵等。这一过程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创作中体验到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民间游戏与社会性发展相适应,促进幼儿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民间游戏中的团队活动,如“接力赛跑”“拔河”等,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培养团队精神的绝佳平台。以“接力赛跑”为例,幼儿被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接力棒的传递进行竞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相互配合、信任队友,共同为团队的胜利而努力。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学会了如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这些团队游戏也让幼儿初步领略了竞争与失败的滋味。在激烈的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幼儿需要学会坦然接受比赛结果,尊重对手,并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这种对竞争和失败的正确认知,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保持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成为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民间游戏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对幼儿的文化认同与传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引入传统节日游戏,如春节的“舞龙舞狮”、中秋的“赏月猜灯谜”等,可以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以“赏月猜灯谜”为例,中秋之夜,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先讲述“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让幼儿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随后,引导幼儿参与猜灯谜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仅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节日由来、习俗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此外,“皮影戏”“京剧脸谱绘制”等游戏也深受幼儿喜爱。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知识,而且为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一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系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中心幼儿园)

作者:董九红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知识与生活的共融共通——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运用,尤其要从生 ...

03-12 09:0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增强深刻思维意识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数学的知识点难度逐渐加大。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

03-12 09:0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阅读教学要有“大语文观”

所谓“大语文观”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咀嚼课文文字上,而是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手考量,设计多元化 ...

03-12 09: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